巧善一看,不由得也道:“可不是,不如就叫她‘鹿儿’好了。”
一窗之隔的书房里,安静看着书的倾泠这时却推开窗,道:“叫‘孔昭’吧。”说完,把窗户一关,继续看书去了。
巧善、铃语面面相觑,然后一笑,齐声道:“她本是郡主的侍女,既然郡主肯赐名,那是再好不过了。”接着问小孩,“你以后就叫‘孔昭’,你欢不欢喜?”
叁 流光一瞬芳华近(7)
小孩看着眼前笑语温柔的两人,然后转向窗户,已带浅浅粉色的唇轻轻一抿,那是她人生的第一抹笑。
后来,安豫王妃听说了,只说了一句,“原来是视她为友。”复又轻轻一笑,“都一起打过架了,做朋友也不错。”
巧善、铃语当时听得有些发愣,直到有一日见倾泠教孔昭念书时才明白过来。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经·鹿鸣》
书房里,着白衣白裙的孩子正一遍一遍教栗色大眼的孩子背诵,清晰明白地告诉她:“你的名字取自于此,是以,到死也该记得这首诗,就等于记着你自己。”
不是“雪儿”,不是“莲儿”,不是“鹿儿”。
“孔”乃是姓,“昭”为名。
孔昭,那是堂堂正正的一个人的名字。
孔昭没有辜负替她取名的人。
六指是她心头的伤,有一日倾泠握着她的手,说:“别人都只五指,可你有六指,一定是比别人更灵巧。”
于是那十二指的手不再藏掖着,坦然地展于袖外,而且,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比别人更灵巧。
跟巧善学刺绣,绣的蝶儿招蜂儿。
和铃语学厨艺,倾泠似乎再也没有不吃的东西了。
倾泠写字时,她磨出的墨汁浓淡最合宜。
倾泠弹琴时,兽炉里的香不长不短五曲即止。
当倾泠念“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于是,木兰开时便有了“木兰酒露”,九月菊盛时便有了 “紫菊饼”“白菊饺”“红菊糕”“*粥”。
夏日,白莲亭亭时,倾泠悠然念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于是,隔日便有了一袭上翠下白的“荷衣莲裙”。
……
春纵夏往,叶落雪飘,岁月的转轮似一位沉默的老人,不动声色地悄然转过。
孔昭学着她能学的,做着她想做的,日子是快乐而恬静的。
而在万籁俱寂之时,倾泠会悄悄起身,从枕边盒中取一颗夜明珠,照一幅年久失色的白绢。又或是悄步穿过庭园,在幽静的流水轩中,按着白绢上的图与文字一招一式一遍又一遍地练着。
夜夜如此,年年如此。
岁月轮转,看的书越来越多,终于知道传给她白绢的是何等人。
“风王惜云颖敏好学,少曾以‘风夕’之名游历江湖……”《东书·列传·风王惜云传》之上有这么一段话。而本朝女太傅齐雅晚年所撰《帝则玉氏》,则让她明白何以风夕会在白绢上留下那句“汝之师,乃‘天人玉家’玉无缘,汝得其绝学,当芝兰品性,君子行事,切不可有辱玉家之名”。
只是那刻,她并无多想,那两人于她不过是史书上的两个名字。很多年后,当她走过了万水千山,看过了风起云涌,经历过人生悲喜之后,才真正地了解了两人,并为之折服。只是那时,已沧海桑田。
集雪园的日子似一湖沉静的水,似亘古如此,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
集雪园中的人安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