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你的减肥标准是什么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第三章  肥胖的危害(7)

胖人易长疖子

人为什么会长疖子呢?由于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它们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引起感染,感染后便容易生疖。

为什么胖人容易长疖子呢?由于肥胖人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且皮脂腺分泌较多的油脂,这些油脂阻塞了皮脂腺,在局部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和刺激时,就可导致疖的发生。若是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位,还会成为疖病,一大片成群出现在身体某些部位的红、肿、痛的小结,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经过几日,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范围扩大,脓桂清破,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如果经常发生的疖病,常使肥胖者身上的一些部位出现深红色肿点,犹如平地上隆起的小土包,根治起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引发全身病变。

减食油脂,勤洗澡、理发、换内衣、剪指甲是预防疖肿感染的重要手段。当然,减肥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途径。

肥胖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何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指出:凡在睡眠过程中,鼻腔、口腔内气流间歇中断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钟,暂停频率在每小时5次以上,每晚6小时睡眠中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人为何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原因很多,如扁桃体肥大、悬雍垂(俗称“小舌头”)肥大、鼻息肉、心脏病、上呼吸道感染等,都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此外,肥胖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调查研究显示,体重超标20%的肥胖患者当中有70%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胖人因脂肪过多,分布在颈部的脂肪挤压了咽喉和气管,缩小了气道的内径,气道狭窄而妨碍通气,当气体通过时就发出轰鸣的鼾声;堆积在胸壁的脂肪,压迫胸廓,使胸廓的活动受到限制;腹壁和腹腔内的脂肪增多,让腹腔变得拥挤不堪,只好将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向上顶,使原本受限的胸腔变得更加狭小,导致肺活量减小,呼吸变得浅而快,身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量明显下降。由于长期大脑缺氧及睡眠质量不好,导致脑内控制摄食及机体代谢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再加上患者白天嗜睡,这便使得活动量减少,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下降,人就变得越发肥胖。肥胖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又反过来加重肥胖,二者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肥胖者易患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是肝脏下方的一个囊性袋状器官,其作用是贮存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并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正常胆汁中有一定量的胆汁酸和卵磷脂,它们可以使脂肪|乳化成细小的颗粒,使胆固醇处于溶解状态。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胆囊炎性疾病。胆石症指的是胆管和胆囊中出现结石现象。因为胆囊中的结石刺激胆囊壁易使胆囊发炎,所以胆囊炎多与胆石症常常同时发生。

胆石症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患胆石症的比例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高。多数肥胖患者的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同时富含脂肪,而植物性食物偏少。另外,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胆汁内的胆固醇堆积,这也是促使胆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危险大得多。

肥胖者易患痛风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侧关节炎、痛风结石沉积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关节强直和畸型、肾脏损害和高尿酸血症等。其中,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主要特征。痛风症发病之初,并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只是血尿酸增高,不易被察觉,通常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增高,痛风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直到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症状后方可明确诊断;然后是痛风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痛风石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的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发病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超重或肥胖者的患病几率明显大于体重正常或偏瘦者。据统计,在所观察的痛风患者中,70%以上为超重或肥胖。大量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体重、腰围、腰臀比值呈正比关系。因此,减肥是预防及治疗痛风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第三章  肥胖的危害(8)

胖人容易腰酸腿痛

几乎所有胖人都尝尽了因肥胖而带来的腰酸腿痛的烦恼。那么,胖人为何经常腰酸腿疼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体重的过度增加相当于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过多的脂肪主要集中在上肢、胸部、腹部和腰部,这便给下肢的关节组织施加了沉重的压力,而当他们置身于活动不当的场合时,就容易引起腰椎、腰部肌肉、下肢关节的损伤,出现腰痛及变形性关节炎等病症。临床发现,几乎所有胖人都有腰腿痛的毛病,这实在令他们苦不堪言。

肥胖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

医学研究新发现,肥胖会增加世界第一大失明原因——白内障的危险。

这次研究调查了13万名45岁以上的成|人,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均未患白内障。在随后的10~16年间,研究者追踪了白内障患病与BMI的关系。结果发现,增加的白内障危险与BMI直接相关——BMI大于30的男女比其他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大36%。虽然核性白内障的危险没有增加,但后侧囊下白内障的危险胖人增加了68%。尽管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研究者认为可能与血糖控制不良或炎症反应的化合物增多(胖人会出现的两种情况)有关。

研究者据此指出,保持适度的BMI可以防止或延迟白内障的发生,减少做手术的必要。该研究负责人说,“尽管手术可以恢复视力,但费用太高,对发展中国家不适用……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都有关系,它与白内障摘除术的因果关系……也进一步表明了肥胖对社会的负担”。她认为,知道肥胖与白内障的关系可以刺激某些人控制自己的体重。

眼内压与肥胖的关系

关于年龄、血管收缩压和肥胖与眼内压(IOP)的相关性问题,在一些横向研究中已经得到证明,但这方面的纵向研究却很少。最近,日本学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并指出应用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评价眼内压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收集从1989~1997年每年的健康检查数据,并进行回溯分析。调查对象共有70139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在14~94岁,对他们进行横向分析。其中25216人接受过三次以上的眼内压检查,因此把他们作为纵向分析的对象。

此次调研的横向分析结果是,平均眼内压为。眼内压随年龄的减少而明显降低,同年龄段的人群,男性眼内压明显高于女性。经过年龄、性别和血压的校正后发现,BMI与眼内压存在密切关系。纵向分析的结果是,个体的眼内压变化与体重变化有关,并且在经过初始BMI、初始血压、血压变化、性别和年龄的校正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

研究者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横向和纵向分析都表明眼内压与肥胖有关,肥胖是眼内压增高的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