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北大财商课在线讲解 > 第15堂课 逆势别按常理出牌(第2页)

第15堂课 逆势别按常理出牌(第2页)

基于以上一系列因素,李嘉诚决定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逐渐从塑胶花市场中淡出,转而把全部精力投注于地产业,并最终成为了除香港政府外拥有港岛最多土地和物业的人。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真正能够懂得其深刻含义的人并不多。松下幸之助说得好:“武功高强的人,往回抽枪的动作比出枪时还要快。与此同理,无论是搞经营,还是做其他事情,真正能做到不失时机地退却者,才堪称精于此道。”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商人必须懂得见好就收。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注重进,不考虑退。否则等所有人都冲进去并站稳了脚跟,我们恐怕已经难以全身而退了。

看完李嘉诚的“退”,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进”。

李嘉诚涉足地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一天下午,李嘉诚因事驱车经过郊区,看着远郊的荒凉和市区的繁华,他突然想到:做生意不就是衣食住行吗?现在这么多地闲着没人开发,这不是“住”的巨大商机吗?更何况香港有的是钱,什么都能进口,惟独这个“住”进口不了,只能自己解决。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房地产肯定是最稳定、最具升值潜力的产业。

从此以后,李嘉诚便刻意留意相关资讯,努力充实相关知识。当年他就在香港北角购买了一块地皮,兴建了一座12层高的工业大厦。两年后,他又在柴湾购地兴建了两座工业大厦。至此,长江实业已经拥有了20多万平方米的地产。

20世纪60年代,亚洲遭遇经济危机,香港地产价格暴跌,到处抛售,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甚至开始迁出香港。而李嘉诚却选择了相反的操作方向,他审时度势,趁机大量收购那些急于脱手的楼宇和地皮。事实证明了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到70年代初,香港地产业迅速回暖,李嘉诚不仅狠赚了一笔,而且一跃成为了香港房地产大王,为其日后“小蛇吞大象”收购“和黄”打下了基础和伏笔。

李嘉诚曾经说过——大街上血流成河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投资时机。无独有偶,金融大亨彼得·林奇也曾郑重提醒华尔街投资者:“最好的赚钱之道,就是在华尔街血流成河时买进好股票。如此艰难时刻,恰恰能真正区分谁是普通投资者,谁是伟大投资者。”当然,“人弃我取”,“在没有人想要的时候买入”,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在非常时刻看准时机并敢于一举介入,实在需要非凡的见识和魄力,而这两点又无一不是大多数投资者所缺乏的素质。

像富翁一样思考,像智者一样分析

你不得不自己动脑。我总是吃惊于那么多高智商的人也会没有头脑的模仿。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明了的局势,其中各种关系你都一清二楚,那你就行动,不管这种行动是符合常规,还是反常的,也不管别人赞成还是反对。

——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

有一则笑话:

一个石油大亨去天堂参加会议,走进会议室,他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所有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只剩下了他自己。片刻之后,他也坐不住了,心想:大家都往地狱跑,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了石油?我可不能落后,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个笑话阐释的是投资学中的“羊群效应”。丰子恺先生曾经在《随感》一文中写道:

“有一回,我画了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每只羊都画了一根绳子。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就行了。牵着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后来留心观察,果然如此:就算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的。我们不是羊,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不管适不适合自己,也不管是不是早已人满为患,只要看起来有利可图,砸锅卖铁也得快点跟上,拼了老命也要分一杯羹。而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开业三天贴出转让启事,就是苦苦支撑到血本无归。别说分一杯羹,残羹剩饭都没得吃。”

职场上也不例外,看到做IT的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听说做管理的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感觉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便都去考公务员……

羊群效应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其形成有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多数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不是羊,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古人云,“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智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一眼看透其本质,因此不会盲目随大流,受其迷惑。仁就是仁爱,有仁爱之心的人,由于总想着如何帮助别人,反倒不会为自己的处境而忧烦。这也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勇敢的人,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仁也好,勇也罢,都是与大智慧并存的。否则就难免是“妇人之仁”或“匹夫之勇”。

言归正传,这与我们致富有什么关系呢?且看孔子的弟子子贡的故事。

按照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说法,子贡是所有孔门弟子中把学与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而颜回和子路等人,虽然学习成绩、个人修养与子贡不相上下,甚至比子贡还好些,但说到说话、办事的能力就与子贡相形见绌了,至于经商理财的能力,更是望尘莫及。这一点孔子也是非常认可的。有一次,孔子有意无意将颜回和子贡做起了比较,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颜回这个人,学识、品德都称得上炉火纯青,但不知怎么搞的,他就是弄不到钱,动不动家里就断了烟火;而子贡,虽然不安本分,经商走贾,但他做生意的眼光的确很好,每次都能把市场行情预测个八九不离十。

来看两个案例:

有一次,子贡和几个商人一起去北方的燕国做木材生意。半路上,他们听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说燕国与齐国刚刚爆发了一场边境战争,由于齐军强大,燕人不得不把边境地带的山林引燃以抵御齐军,结果引发了大规模山火,所有山林都被焚毁一空……同行的几个商人认为,山林都烧光了,我们还做什么木材生意?于是他们掉头南下,去了别的地方另寻商机。子贡却认为这个消息大有漏洞,因为对弱小的燕军来说,山林其实是他们抵御齐军最好的天然屏障,他们怎么会自毁长城?这肯定是一个谣言。于是子贡独自北上,到燕国一看,果然压根儿就没什么战争和大火,于是他大量买进木材,贩卖至南方,大赚了一笔。

用孔子的话说,子贡这项本事叫“亿则屡中”,“亿”就是臆测、推想,那么,子贡为什么能“亿则屡中”?很明显,有主见,且分析、推理能力过人。我们屡次提到的李嘉诚也是如此。他为什么能在众人都不敢恋战之际大胆买进地皮?因为他早已预见到香港地产业的巨大前景,所以他才不会理会经济及政治情况的风云变幻,才能在机会到来时独处潮头,大把买进。

遗憾的是,这恰恰是很多商人的弱项,很多商人也往往是因此走上“歧途”的。比如曾经红火一时的春都火腿肠,由于成功来得太快,导致经营者头脑发热,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连续上马了很多项目,致使企业走上了下坡路。按说这也属正常,哪个企业没遇到过危难呢?只要应对措施得力,一个大企业也不是那么好倒闭的。但春都的做法却是,一方面疯狂地砍成本,用淀粉代替猪肉,以至于火腿变成了“面棍”;另一方面他们则寄希望于“神棍”,聘请各路大师为其指点迷津,结果在“面棍”“神棍”双棍夹击下每况愈下,半死不活,至今也没有重新雄起的迹象。

所以说,人一定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不被环境所惑,不被旁人所扰,从而不盲从、不跟风,走好自己的路,实施自己的既定策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