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夕误在那一瞬,忽而想起一个说不上吉利还是不吉利的词,叫做“同生共死”。
仙道年岁太长,感情与看法就在其中逐渐消磨,逐渐改变,从而面目全非。于是,许多词就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说不清祝福还是诅咒。
就像在仙道院抑或是千象院那些真真假假的传说中,曾经被弟子们传过无数次的仙门的相思之术,同命之术,时至今日,夕误也才见到了这样一回。
咒术落定,代表他们从此成为对方最深最重的牵系,再也牢不可分。
终其一生,与君同命,非死不得休。
作者有话说:
删掉的大纲虽迟但到。
番外目前应该会补充完善一些小的设定,比如学宫的“十大未解之谜”什么的,或许还有每次摸鱼写的小剧场,更多的目前没想好要写什么。
感谢观阅
第131章生机
等到明信和秦问声等人赶来的时候,石室已经因白知秋陷入沉睡而自封。薄薄一道屏障落在门外,阻绝了所有试探,徒留几人面面相觑,各有各的嫌弃。不过他们还没松口气,一抬头,就看到石道外乌泱泱攒聚着一大片脑壳——尽数属于不明真相探头探脑的长老们。
远处,还有更大的动静在往万象天这边赶。
白知秋的事情藏得好,从始至终没几个人清楚。但万象天封禁阵毫无征兆自行崩毁,就不是什么能藏的事了,偏偏现下搞出这件事的人还没个准话,留下他们两眼一抹瞎。
明信他们敢来,也是出于担忧,行动没有经过思考。现下回过神,哪敢让那些没轻没重的小弟子再跑过来,直接遣散浑然不知情况的长老,让他们去拦人。
万象天安安静静,比起从前,似乎更加稳固了。微风轻拂,在众人手侧打了个卷,莫名让人觉得它好像都会委屈。
不过在当时,万象天还不是需要他们首要操心的事情。
为怨煞和尸傀所伤弟子的修养,亡故弟子们的安葬,尸傀遗体的收敛,留在宜州的弟子们的召回,被延迟的春校的安排,乃至被毁坏的藏书阁和白玉阶,都是直接摆在面前的。
还有白知秋的事情,根本不算结束。
半仙修身,正仙修魂。白知秋而今灵魄破损,即便有同命之术所化的阵法,也只是用权宜之计将消散的过程拉得又慢又长而已。
何况最重要的一点,是谢无尘还不是半仙。
凡人会老、会死,加上谢无尘灵魄受损,再没有转世之机。若是发生什么意外,那是真的要来一场生死相随。
所以,首要的是要为白知秋寻找一具合适的身体。
他为了召回灵识将肉身毁做齑粉,被一场雨冲得一干二净;寻常的人身有属于自己的灵魄,不可能轻易让人夺舍;去世不久的人身虽可以用,但将这样的身体交给白知秋,无论是对谁,都显得太过折辱。
到最后,为白知秋重塑人身的任务,还是落在了什么都不干的掌门身上。
掌门令毁了,但幸在白知秋偏爱书籍竹册,三百多年里将大部分的禁术典籍做了誊抄收录。明信不了解他的归纳规律,费了不少力气,才在四时苑那处找到一道说不清靠谱还是不靠谱的说法。
修者上仙京后,灵魄脱开轮回,自此不为人间俗物所束缚。但脱开俗世却不代表脱开天道,故而塑造另外寄身的傀儡时,最好的选择是清净之地所生养的灵草灵植。
但灵植终究与灵魄不相容,即便塑造完成,能够使用的时间也相当有限。
明信在看完第一句后,就觉得致命。
除却无妄海以东,而今的人间界仅仅余下辰陵一处可供凡人修炼的洞天福地。而这处“洞天福地”还是杨雨和白知秋前后牺牲自己生造出来的,有多少用阵局供养出来的“灵草灵植”,明信即便不清楚,去藏书阁大阵调一下记档,还是明明白白的。
当然,被白知秋悄悄到处种的药材不能包括在内。
塑身需要多少灵草灵植,并不在明信的考虑范围之内。他需要考虑的是,学宫养出的灵植能否用于塑身,以及将他架在火上为难的寄身时间。
他找到记载的时候,已经是秋日了。过去大半年里,万象天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动,于是在经过碧云天上诸人彻彻底底的勘察之后,秋校复课时候允许仙术及千象三院弟子回到万象天。
明信便在开课前一天尝试着去了一趟石室。
在此之前,他们其实是来过许多次的。可或许是那时的白知秋状态太虚弱,抑或是为了防止石室中灵力运转被打扰,屏障牢牢地护住了其中方寸。而这一次,它解开了石门处的禁制,无声地允许了来人的探访。
这反而令明信犹豫起来,天人交战良久,才探身将石门推开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石室中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不过半载余,石室中的一切已经与明信从前所知的模样大相径庭了。过往印刻着咒印又被毁坏的石壁上布满了鲜翠的茸茸青苔,四周的堆积的碎石中生出了明信所认不出的花木,像桃花又像梅花。树下同样生着春日将将到来之时才会出现的青草,长得快些的,也不过是将将擎起娇嫩的花芽。藤蔓从石壁顶上垂下,缀着不明显的小白花,铺天盖地地围绕在石台周围,让人的目之所及皆是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