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杨雨确实不熟,仙门巨掣清远门的嫡系弟子和千崖山旁系的入门弟子没什么可相提并论的。若是没有三界隔绝的动乱,杨雨恐怕已是清远的掌门;至于自己,多半也收了个资质还能过去的弟子在门下。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巧合。
非要纠结起来,他与杨雨,只有三面之缘。
杨雨是清远前任掌门的养女,天资聪颖,又肯苦修,在他们这一辈中很有名。明信第一次见她便是同自己师父去清远拜访,师父将那十五六岁亭亭玉立的女孩夸了又夸,然后在回到门中后,给他们几个加了不少功课。
于是尚且年少的明信记恨上了这个小姑娘。
第二次见她也是在清远,诸大能商讨封禁黄泉界的事宜。杨雨那时还没资格入内,在山中一片竹林中将短剑舞得飒飒生风,连竹叶上都沾了寒霜。
少年的喜厌来得快去得也快,明信坐在竹林后,莫名地想,这女孩子长得好看,舞起剑满是飒爽英气,十几年没养残,无怪乎谁都夸她。
第三次见她,却是数十年后。
封禁黄泉界时,她的师父,他的师父,都在其中殒身。在外出伏魔时,他们恰巧有一瞬的擦肩,于是相视一颔首,打个招呼,便足矣了。
过往意气不必再提,长辈相酬不必再忆。
没有人会去在意,此刻与自己同行一段路的同僚,明日是会为妖魔所伤,还是会觉得已在人间界停留太久,转身走上通天路。
喧嚣热闹的人间,与僻旷冷寂的仙门,自那时起,就被画上了界线。
而那名小弟子说起白堑山时,他会第一个想起杨雨,大概只是巧合。
到了那时,尚且在五河八堑一带,声名为人所知的修者已经屈指可数。就好比明信的师兄们常行走在天堑山、松堑山一带,杨雨常行走在白堑山一带。
极其偶尔的机会,总是会得知一二。
至于他为何会直接想起杨雨,大概是偶尔听闻,而今的清远掌门杨雨,会收留一些无处可去的小弟子。
而杨雨为何常在白堑山一带,也是巧合。清远门派旧址在白堑山西侧,她又是在白堑山被捡回去的。
对这些,明信只是一笑置之。最多再感叹下,杨雨一个修无情道的人,竟也会看重旧情。
仅止于此,他不过是恰巧在一个雨天,想起了漫漫仙道中的一个过客。
明信救下那个小弟子时,是三界隔绝后八十多年。不久之后,他却在千崖山下,见到了杨雨。
几十上百年的磋磨,他们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是对方主动来了这边。
两人坐在一座早已废弃的亭子里,没茶,没酒,各自抱着自己的剑,听亭外秋雨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