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蔡京之流以王安石新法为掩护,行搜刮民脂民膏之实,致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那“花石纲”之举,更是让江南等地百姓苦不堪言,各级贪官污吏借机敲诈勒索,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在这暗无天日的世道下,各地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苏州,这座曾繁华一时的江南水乡,亦在苛政的阴影笼罩下失去了往昔的生机。郑天寿,本是城内一位年轻且手艺精湛的银匠,师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工匠。
在学艺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打造精美银饰的绝艺,还时常聆听老工匠讲述那些久远的江湖传奇与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义士,到本朝太祖赵匡胤的建国伟业,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埋在郑天寿心中,渐渐生根发芽,使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对行侠仗义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尤其是听闻诸多民间义士反抗贪官污吏的英勇事迹后,他愈发厌倦了每日局限于银匠铺中的平淡生活,内心对枪棒功夫的热爱犹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终于,他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安稳的营生,背上行囊,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江湖之路。
郑天寿初入江湖,行囊简陋,唯有一把亲手打造的长枪相伴。他一路向北,沿途所见尽是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与官府的腐败堕落。
行至金陵城时,恰逢当地恶霸当街欺凌一位老者,恶霸的恶仆们狐假虎威,周围百姓虽面露不忍之色,却敢怒不敢言。郑天寿见状,顿时怒发冲冠,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恶霸见有人竟敢阻拦,怒吼道:“你是哪来的小子,敢坏我好事?”
郑天寿冷笑一声,回道:“你这等恶行,我郑天寿定不会坐视不管。”言罢,他挺枪而上,恶霸的恶仆们一拥而上,尽管他们人多势众,但郑天寿毫无惧色,他身姿矫健,枪法凌厉,如蛟龙出海般在人群中穿梭自如,手中长枪或挑或刺,不多时,便将这群恶仆打得落花流水。
恶霸见势不妙,妄图逃窜,郑天寿一个箭步上前,用枪抵住恶霸的咽喉,恶霸顿时瘫软在地,连连求饶。
郑天寿严厉地教训了恶霸一番后,将其交给了当地百姓处置。此事让郑天寿在江湖上初露锋芒,也更加坚定了他行侠仗义的决心。
继续漂泊的郑天寿,听闻青州清风山有燕顺和王英等好汉,他们占据山林,专与官府作对,劫富济贫,在当地颇有名望。郑天寿心生向往,便直奔清风山而去。
在山脚下,他与王英不期而遇。王英见他生得白净俊俏,面容与寻常江湖汉子大相径庭,便起了戏谑之心,说道:“你这白面书生,来此清风山作甚?莫不是迷了路?”
郑天寿微微一笑,抱拳道:“兄台莫要小觑于我,我虽面容白净,却也对枪棒功夫略知一二,听闻山上好汉英名,特来拜会。”
王英一听,来了兴致,嚷嚷着:“哦?那咱可得比划比划。”
郑天寿欣然接受,两人当即在山脚下的空地上拉开架势。只见郑天寿长枪一抖,枪尖如灵蛇吐信,寒光闪烁,王英也不甘示弱,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迎了上去。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五六十合,竟不分胜败。
一旁观战的燕顺不禁暗暗点头,对郑天寿的武艺颇为赏识。待两人收了兵器,燕顺大笑道:“好!好!好!今日得见兄弟这般本事,实乃清风山之幸,兄弟不如就此留下,与我等一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劫富济贫,逍遥快活!”
郑天寿心中一动,回道:“承蒙大哥厚爱,郑天寿愿追随左右。”
自此,郑天寿便坐在了清风山的第三把交椅,与燕顺、王英等人结为兄弟,共同对抗官府,守护清风山周边百姓。
彼时,宋江因杀死阎婆惜而被迫逃亡,他本欲前往清风寨投奔小李广花荣,以求庇护。然而,路过清风山时,却被山上的小喽啰误抓。
郑天寿三人正在山寨中饮酒作乐,听闻抓到一个路人,王英醉眼朦胧地喊道:“把那厮带上来,今日我要取他心肝做醒酒汤。”
宋江被推到堂前,心中叫苦不迭,但他毕竟久历江湖,危急时刻强自镇定,自报家门:“我乃山东宋江,宋公明是也。”
燕顺一听,猛地站起,惊道:“可是那及时雨宋江?”宋江点头。
燕顺赶忙制止王英,说道:“兄弟且慢,此乃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宋公明哥哥,我等敬仰已久。”说罢,三人对宋江纳头便拜,并热情地留他在山中小住。
宋江在清风山期间,与郑天寿等人相谈甚欢,他的侠义之名和对天下局势的深刻见解深深折服了郑天寿,郑天寿暗自庆幸能结识如此豪杰,对宋江更是敬重有加。
宋江在清风寨元夜观灯时,不幸被刘高妻诬陷关押,花荣为救宋江,也被都监黄信用计擒拿。黄信欲将二人押解青州,以邀功请赏。
此消息被清风山的眼线迅速得知,郑天寿与燕顺、王英急忙商议对策。郑天寿皱着眉头说:“宋大哥与花荣兄弟有难,我等不能坐视不管,当速速去救。”
王英拍着胸脯道:“怕甚,直接杀将过去便是。”
燕顺则沉稳地说:“不可莽撞,需得好好谋划一番,黄信那厮也有些本事,且官兵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