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府之后,李无锋先让杨不平筹备好赵毅西近的部分粮草给养,剩下的就要靠他自行谋划解决了。
毕竟草原广阔,西戎人零散的小部落众多,解决吃饭问题应该不算什么难事。
赵毅的军职是近卫军副统领,但李无锋实际上一直以来也没有真正组建过一支近卫军,或者说整个预备军就是他的近卫军。
如果这次玉关守军西出后,如果能打出威名,那么这支和三川体系几乎毫无瓜葛的军队,就将正式成为李无锋的近卫军。
这当然也是出自杨不平的手笔,目的自然是要在三川边军中,再形成一个独立的派系。
在雷虎帝都世家子弟体系、刘去病三川边民体系、李玄机老将体系之外的玉关体系。
眼下三川兵不过十万,将不过几员,自行搞出派系之别,除了削弱三川老将影响力,也是未雨绸缪的为后续发展做些准备。
在杨不平看来,李无锋从帝都带回了大量有利于三川的政治资源,必须要好好利用起来。
刨去顾命大臣这种已经难以言说的东西。
沧海帝托孤重臣,帝国驸马这样的政治资源是必须要利用起来的。
名望要积累,声望要打磨,大义名分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关于沧南冥的安置问题,就十分重要。
只是在帝都尚未有什么实质性动作,甚至于连沧海帝崩逝尚未公告天下之时,一切都需要等待。
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等待一个谋划未来的契机。
李无锋有些感慨,“等待”似乎成了他亲赴帝都后最长保持的一种状态。
这种“我命由人不由我”的事实,总让他有些愤懑,但又无可奈何。
在杨不平看来,这种等待却是天大的好事。
无论李无锋如何成熟多智,在外界看来也只是一个刚刚及冠的年轻人。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句话放到任何时代都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而等待就是积蓄,时间越长准备也就越充分!
李无锋又短暂的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
几位老将在参拜完主母就返回了防区,李无锋回归后并没有召集他们前来。
一是没有必要让他们短时间门舟车劳顿。
二是在帝都没有准确消息传来时,见或不见意义并不大,反而容易提前暴露出自己的意图。
沧元皇帝假死,那么三川内部的那颗钉子,肯定也有了新的作用。
即便沧元皇帝确实时日无多,依照那日所见,甚至很可能真的已经彻底归土而逝。
但他的谋划还在继续,很难说除了白公公外,在三川还有没有其他布局。
所以李无锋即便很想从白公公嘴里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沧元皇帝布局,但也毅然千刀万剐了他。
回到三川,他就是笼外之鸟,他不想再被牵着鼻子走了。
一切诸事,临机决断,顺势而为就是!
三川之人各归其位,用明确的制度去划定彼此权限,起码在目前小家小业的三川还算可以维持。
李无锋宅男本色不失,心中雄心大志不盛,乐得居中协调,左右不过是提笔画押,剩余时间就是练箭学武,蹉跎后宅。
只是这样的平静终究要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