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聘之?”周瑜解释道。
孙策欲兴大事,迫切需要人才。闻言大喜,他立刻使人准备礼品佳物,往而聘之。二人各据言辞,俱不入聘。
周瑜谓之曰:“贤兄可知此二人不至之故?”
孙策看着周瑜,笑着说道:“公瑾莫不是要告诉为兄,贤士高人当亲往而求之?”
周瑜点头应是:“不错,如今天下纷乱,明主难遇。大才皆隐于市井、山野,不予出仕,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兄亲往而聘之,其知兄长之大义,明兄长之宏志。焉有不出之理?”
孙策遂与周瑜再备礼品,亲至其家。
果然,听闻孙策亲至,二张皆出郭相迎。四人相谈甚欢,孙策遂极力聘之,周瑜更是尽力周璇。二张最后许允相随。孙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领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若直接攻击刘繇,恐刘繇伤害家中老幼。周瑜在侧言道:“仲谋自幼聪颖,此番吴太守遣书信于兄长。其定得知,应早有准备。”
其话音未落,竟有军士来报:“禀报将军,营外有位公子领近百名兵士护送一些家小欲见将军。”
“二弟仲谋?”刚刚周瑜所言,今番尽然有人前来,孙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孙权。孙策、周瑜众人遂出帐相迎。
只见营门外,一员小将,碧眼虬须,身穿黄缎长袍,腰悬三尺长剑,身后七八辆家眷车马,四下里百十余名军士随从。此人不是孙权又是何人?
“二弟,你端的好时机!”孙策出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孙权,一把抱住孙权说道。
“弟得知舅父受辱,延书于兄长,遂自作主张引兵士随从遣家而出,在侧等候兄长大军归来。”孙权说道。
“好!”孙策遂到车前向两位母亲请安,又至车后见过自己叔父孙静。
一众家眷已然脱离刘繇势力,孙策自然可以用强兵讨伐刘繇,遂向周瑜、二张问计:“尽家眷尽出,只苦了舅父尚在敌军营中。敢问如今我军以何计策破敌?”
“兄长讨贼之名,去掉报仇两字。只以袁公路之名义,讨伐刘繇。如此一来,刘繇只知袁公路欲绝其后,而以吴太守之懦弱不以为然也!如此内应已成,只需我军兵临庐江,此城便入囊中。”周瑜献计说道。
“尚需先行安置主公家眷,方可行此事!”张昭进言道。
孙策遂使孙权与叔父孙静领家眷暂住历阳城外山林中隐蔽起来;使士兵传散谣言倍说“袁术欲除刘繇而后快,更使孙策讨伐庐江。”;又使人送战书,明告刘繇:自己统兵讨伐之。
当下听闻孙策引兵来攻,刘繇急忙召集众将商议。
张英早听说孙策此子比其父孙坚之勇猛更有过之,一直不为服气,听闻孙策引兵攻来,遂请战曰:“区区孙策小儿,何足挂齿?某引兵屯于横江,纵有百万之兵,亦不能近也!”其言未毕,帐下又有一人高声喊道:“某愿为前部先锋。”
此声音极为清晰,明朗。众人举目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太史子义是也。原来太史慈解了北海之围,又随孔融前往救援徐州。待徐州之围解困之后,他便投奔扬州,找刘繇。哪知刘繇早已离去,改牧豫州。正要投豫州,刘繇又被曹操所败,正值路上相遇,便收于帐下听差。
当下听闻孙策兵来,太史子义争功显圣心切,遂自请愿为前部先锋。刘繇知太史慈武艺高强,非手下众将可以比拟,但其年纪尚轻,遂言道:“汝年岁尚轻,未可为大将,便在吾左右听命就是。”
刘繇遂使张英领兵屯于横江,拦截孙策兵马;又屯粮响十万斛于邸阁。
不日,孙策引大军赶到。张英列队相迎,两军会于横江外沙滩之上。孙策提枪策马欲出,黄盖从旁拦住:“少主休急!待老夫先打头阵。”
孙策允之。
张英却于阵前大声骂道:“孙策小儿,汝父堪称江东猛虎。汝区区小儿因何伏于袁术匹夫之麾下焉?”
黄盖提铁鞭纵马上前,指着张英的鼻子叱骂道:“张英匹夫,自家境界不保!竟然来夺他人地境。吃我一鞭。”
张英晃兵刃相迎,二人战在一起。话说张英张士雄果然不愧刘繇麾下第一猛将,与黄盖杀的是难解难分。
然而好戏不长,二人正在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