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还珠续写婚后 > 第53部分(第3页)

第53部分(第3页)

乡试考完的第二年,就举行会试,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因为是由礼部主持,汇集天下的举人在北京考试,所以叫做“会试”。

会试的考试地点在北京的贡院,考场房舍大约有九千间,一排一排的,房子很小,宽大约4尺多一点,进深大约3尺多一点,高5尺多一点,一人一个小屋。

墙的两面有砖托,隔成上下两层,下面这个板就做板凳,上面那个板就做书桌。墙上有一个龛,里边装上蜡烛,装上吃的,喝的,进去之后封门加锁。

一场考三天,一共考三场,吃喝拉撒全在这个小屋子里头。

经过考试,考中了的,叫做“会试”,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员”,取得会试的资格才能进行第三级考试,就是殿试。

殿试,殿试也是在北京考,通常在皇宫太和殿前考试,所以叫“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朝廷的考试,所以也叫“廷试”。如果中了,就叫“进士”,进士分成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取三个人,状元、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由皇帝亲自定,考官把参加殿试的考卷大约选出十份,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点前三名,点出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清朝科举制度较前朝更加严格,但一样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科考中舞弊之风不绝。

诸如贿买、夹带、顶名、冒籍、枪替、传递等等,作弊手段五花八门,穷出不层。

其中清朝最著名的三大科考舞弊案,分别发生在顺治,康熙,咸丰三朝,牵连官员甚多,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相同之处,便是在审理的过程中,官官相护,牵连甚广,拔出萝卜带出泥,最终不得不由皇帝亲自出面圣裁。

话说有位意图行贿的举子让佣人带上拜帖和关节去阅卷官的府上呈送拜贴,举子把约定的关节字眼专门写在一张纸上,另外还有一张纸上写着“洋银一万元”,是他事先许诺阅卷官,事成之后酬谢的价钱,举子把这两张纸和自己的名片一起装入信封,嘱咐佣人,先投贴,主人如不接见,再投信函,自己为避人耳目,留在家中听信。

何谓“关节”?是作弊人与考官串通一气,在入场前定下考生在试卷诗文某处作何记号,用何字眼,记在纸上,然后,考官在阅卷的时候,按事先约定的记号给于方便。

然而这位作弊的举子把一切都考虑好了,但还是有一件事情未能料到,这位佣人好说大话,平日里还好,突然去见这么一个大官,到了门前,看到守卫森严,就慌了手脚,居然把拜帖和关节一同呈上,结果出事了。

然来这天,还有一位官员也在府上做客,恰在这时,阅卷官的仆人递上来一封信函,说是送信人在堂下立等回信。

然而按规定,阅卷官在赴任期间是不能接收任何亲朋好友的私人信件,以防说情作弊,阅卷官为了避嫌,就装模做样地请那位官员代拆,那官员打开信一看,之后转手交给阅卷官,阅卷官立时脸色大变,见事已泄密,拍案大怒,请将下书者严究,以明心迹,于是那行贿的举子被缉拿归案。

本以为做做样子,再找个由头把作弊的举子放了,此事便不了了之,然而这阅卷官在朝中得罪了人,被人抓住了把柄,把事情故意闹大,结果上面追究下来,阅卷官也跟着一起锒铛入狱,弄得一时满城皆知。

往往每一次大考或者选拔尚未开始之前,各种舞弊便已频频发生,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话说大考之日一天一天临近,考生们被集体安排住进了贡院,这天张树勋正在整理书籍,听得外面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心里甚是好奇。

这时有一名考生走了进来,张书勋问道:壮图,外面是怎么回事?吵吵闹闹地?

那考生说道:这是有人在买卖“关节”。张树勋一时不解,问道:什么关节?那考生见张书勋一脸迷惑,说道:树勋,这关节就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张书勋经他提醒,似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作弊,可天子脚下,居然也可以在场外明目张胆的售卖,倒是大出意料,他有些不相信的说道:这不可能吧?那考生呵呵一笑,说道:书勋,我已经是考过几次的人了,这样的场面,早已见怪不怪了,你是第一次参加,不知道也不奇怪,见多了就不奇怪了。

这位走进来的考生来自云南,叫尹壮图,和张树勋同科,两人志同道合,来往密切,各自的号舍也相隔不远,他没事的时候便常过来看一下。

张树勋以前也见过各种考场舞弊,以为天子脚下,应该有所收敛,可不起其它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也没人管一下吗?

张书勋想起前不久发生的受贿事件,说道:前不久有人行贿受贿,不是已经被处理了吗?难道还有人敢吗?

尹壮图道:树勋,你就是一根筋,这被处理的是倒霉的和没有背景的,但凡有些背景的,有几个是被处理了的?

张书勋将信将疑,尹壮图拉着张书勋走出贡院,来到外面的空旷处,那里早就挤满了人,吵吵嚷嚷的乱成一团。

尹壮图用手一指前面,说道:看到没有,这几个人,多数都是这次科考的几个副主考官的亲属或者奴仆,还有一些阅卷官的亲朋好友也在那里售卖。

张书勋顺着他指引的方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