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儿里穷人家,想要哄孩子,没钱买糖果的。
秋日里,动动手,选了最甜的红心甘薯出来,晒上几十百来斤甘薯干,够娃娃们嚼上几个月。
这还不算最好的吃法,忠勤侯夫人的挂面坊去年就研究出了,甘薯粉条子。
懒得自个儿做的,三十文一斤干粉条子,谁家买不起?
哎哟喂,大肥肉酸菜炖甘薯粉条子,没有人不爱吃它。
女子烹饪学院研发出来,由各地善堂免费学了配方去的酸辣粉,几个月就传到了大江南北。
酸酸辣辣,加了酥脆花生米和咸菜末的酸辣粉,嗦上一口,爽翻天。
甘薯粉大量上市的第一个月,京城就开出了一百多家酸辣粉摊子。
吃来吃去,大伙儿都说口味最正宗的,当属忠勤镇。
京城都有老饕为了这一口酸辣粉,跑出城去吃的。
安南年年岁供的占城稻,从岭南种植到了湖广,产量比起大夏的稻种要增产三到四成。
除了粮食,印加帝国带回来的各种蔬菜种子,在大夏的土地上,也长势喜人。
长长的豆角,炒着吃,煮着吃,还能泡成酸豆角吃;
酸甜可口的番茄,拌上一点糖霜,能甜到心口去;
贵族都要抢购的草莓,冬日居然还能搭了暖房种出来,除了贵,无缺点。
花生和葵花籽用来榨油的更多,家家户户如今是不缺油水的。
棉布已经成为所有百姓裁衣的最佳选择,两百文扯来的棉布,就能做一身夏衣,吸汗又透气,质地也软和。
麻布和葛布对小娃娃的皮肤很不友好,连贵人家的孩子都觉得棉布衣更舒适。
经济价值最高的胡椒,岭南和崖州府均已经开始结果了,未来几年会进入丰产期。
这三年,是大夏朝农业腾飞的三年,也是忠勤侯满大夏奔走的三年,除了过年,几乎都泡在了田间地里。
晒得比黑人还黑,名副其实的黑娃了。
侯府,离了他,啥事都没耽搁。
赵雷霆不但顺利娶了媳妇儿,现在牟家小娘子已经怀上了孩子;
秦柯从海外回来后,就转了武值,如今是御林军的一员。
这几年在袁府和胡家不断的刷存在感,入了胡二牛的眼。
胡家把与他同岁的小草许给了他,天顺十年腊月完婚了,刚生了一个胖小子。
小花也有了好归属,天顺十一年,嫁给了姚夫子家的老大(已是秀才),明年仲春也要当娘了。
姚大受三年前中了进士,名次还不低,如今在翰林院深造,马上就要散馆选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