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第十天的头上,郭瑞再次来到了周家,先是询问了一下周远达地里的收成——原来当初已经说好,这些地里的收成,在缴了税粮后,还要分三成给郭家的。
看来对于粮食,郭家即便是在笼络人心,也要尽可能地多收敛一点。自古用兵,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当兵的还是造反的,说穿了不过就是为了吃饭。饿着肚子,哪怕再是大义当头,也没法打仗。
所以对于粮食,郭家还是不愿意都放弃的。不过这样一来,周芷若对于郭家心理上就更不存在什么报恩的想法了。
周芷若也问了郭府的情况,得知在九月十二,郭家的人便回了府,一切都好。
不过郭瑞对周芷若道:“若姑娘在家里多住几日,自然也无甚的,只是沐英少爷嚷着要来,而聘来的西席李祭酒也不好只为沐英少爷一个人开课,只说要等姑娘回去了一起为二位教授。”
周芷若听了,心想别的倒也无妨,耽误了沐英的学业却是不好——不管将来到底是不是能当上大将军,肚子里没有墨水总是不行的。于是便也点头应了。
“你且先回去吧,我已经知道了,明日我便回去。”
听了周芷若的答复,郭瑞的脸上却也没什么变化,仍然是笑咪咪的,应了一声便走。
第二天一早,周芷若便差小厮去叫回了仍然在家里的何长生,然后等吃了午饭,便一起回了郭府。
与上次一样,薛氏并没有出来送她,只怕自己伤心。而周远达这次一直送到了村口。依依之情溢于言表,周芷若劝了他很久,才让他略为开怀一点。
这一次回去,周芷若并没有说郭家要造反的事,因为她看出父母仍然对自己很是疼爱,也对郭家的意图感到疑惑。
其实周远达只是单纯地觉得郭家对周芷若这样的一个小女孩下这样的血本,是不能仅用马秀英与周芷若一见如故来解释的。所以虽然不明白郭家的意图,但是周远达本能地想要离开这里,避开这份来得蹊跷的盛情。
回到郭家,才进了二门,沐英和马秀英便迎了上来,沐英执着周芷若的手,只是不语。马秀英却笑道:“妹妹这会子才回来,英弟可是天天都含叨你呢,吵着要回去都吵了三天了。”
周芷若也笑道:“家里变成了那番模样,我也流连忘返了,若是还像之前一样,我一定过了重阳就回来了。”
沐英奇道:“家里变样了?变成什么样了?”
周芷若道:“郭伯伯可是花费了不少钱呢,把咱家造得像郭府一样了,我玩了这许多天,真是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
沐英道:“真的?那我也要去!”
周芷若笑道:“等过了年,我就带你去吧。”
马秀英道:“原来义父已经替妹妹把家也重新安好了,有机会,我也去看一看吧。”
周芷若道:“姐姐这样的贵客,真是请也请不到。往日里都是姐姐照拂我,如今我有了机会,真是要好好招待一下姐姐才是呢!”
此时身边还不时有其他仆人和丫环走过,周芷若故意大声这样说,好让郭子兴听过自己的话后放心,认为自己会对他感恩,从此诚心为他做事。
周芷若既不是白莲教的,也不是明教的,在他们看来,这是个可以利用的聪明孩子,日后借助到她的地方,也许会很多,自然是要下大力气笼络的了。
马秀英陪着周芷若到了她的房间,却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周芷若也不好赶她,便与沐英说了些在何家村的见闻,以及自己家里那几个仆人丫环之类的事。
沐英也对她说了琅琊山的风光,马秀英也在旁边叹着,说可惜了周芷若没去,她是去过几次的了——郭府是每年重阳都要去的。
周芷若忽地想起自己弄的茱萸香囊来,便拿了两个出来,一个给了马秀英,一个给了沐英,笑着道:“我原知这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你们府上也必是有的,定也比我的更好,只是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也别嫌弃它。”
马秀英笑着接了过来,别在腰上,道:“这两年别的地方都实兴佩簪菊花了,我们府上倒还是常用这些辟邪之物。”
周芷若心想,你们这富贵人家,自然是爱辟邪之物,不爱祈寿的了。
那边沐英却也摸出一个香囊来,递给周芷若道:“这是我替你留着的,你也佩一个吧。”
周芷若笑着接过来,沐英道:“这个是我央着秀英姐做的,我可做不来。”
马秀英笑着对周芷若道:“你可别谢我,还是谢英弟吧,做个香囊对我来说不过举手之劳罢了,难得的是他这番心意。”
周芷若道:“可若是秀英姐没有这番心意,也不会应了他的。”
三人顽笑了一回,各自佩戴上茱萸香囊,然后去前厅里一起吃晚饭。
这次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