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典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总统先生的分析似乎有些道理。不过请恕我直言,你的这些话如果是在正式的外交场合说出来的话,那么,将严重损害中国与日本的友好关系,而且也会连带着损害中国与英国的友好关系,毕竟,英国与日本是正式结盟的盟国,两国之间的友谊是坚不可摧的。”
“哦?那么,如果中国与日本发生战争,英国政府会如何处理?”
赵北这句话说得很轻,但却让唐绍仪吃了一惊,再望向朱尔典,见他也是眉头紧锁,显然,“狂人”似乎又想发飙了。
朱尔典沉默片刻,并未正面回应,而是反问道:“以目前的中日两国国力的巨大差异,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总统先生想对日宣战,那么,贵国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与战术呢?”
“人民战争,或者说,全民战争!”
赵北点着头,一字一句的说道:“我将发动全体国民,与日本作战到底,在打败日本之前,哪个国人敢喊‘和平’,哪个就是国贼,人人得而诛之!过去,满清王朝担心对外开战会引起百姓造反,但是现在,我不担心,相反,我会将国民全部武装起来,我会将中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投入到对日本的战争中去,如果战胜了日本,当然最好,如果无法战胜日本,我也不会妥协,我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算不能活着看到这个国家走向复兴,也要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总统的话让唐绍仪非常吃惊,扭头望去,却见赵北一本正经,似乎不像是在开玩笑。
朱尔典内心也是一阵惊惶,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赵北竟然会当着一位英国外交官的面说出与日本进行全面战争的话。
难道这位年轻的总统疯了?这个虚弱的国家靠什么去跟日本进行全面战争?总统先生又靠什么手段团结国民?就靠那些空洞的革命口号么?
与唐绍仪一样,朱尔典也有些拿不准总统先生是否又有些发狂了,不过有一件事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中国与日本绝对不能在现在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低烈度的武装冲突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死我活的国战是不符合英国利益的,那会牵动全局,说不好,欧洲也会因为中日战争而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现在的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对于强国战略来讲,牵一发而动全身,英国政府不会允许这个时候日本投入到对中国的战争中去。
“请问总统先生,您的兵工厂能够制造多少步枪?在您的臣民当中,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您向日本开战?一旦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各省的都督、督军们有多少人会对总统先生落井下石?……据我所知,贵国的格言之中,除了‘流芳百世’之外,还有一句‘遗臭万年’,您就不怕到时候史书中您的名字会被归入后者么?”
朱尔典定了定神,苦口婆心的劝说了几句,这话也是说得不无道理,旁边的唐绍仪听得是连连颔首。
但是赵北的用意就是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决心,看到自己的“狂劲”,自然不会被几句话吓住。
狂人就要有个狂人的样子,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的中国就光着脚呢,不像英国,家底厚,坛坛罐罐太多,打烂了哪一个都要让英国人心疼半天。
这叫“虚张声势”,有没有效果暂且不说,至少不需要什么本钱,只要会吹牛就可以了。
“朱尔典先生,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破釜沉舟’,如果日本欺人太甚,中国无路可退,那么,我们也只有全面抗战一条路可走了!至于武器问题,公使先生不必担忧,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当年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将军的大陆军不也是缺吃少穿没有枪炮么?但是最后,取得胜利的还是美国大陆军。”
朱尔典压住火气,沉声说道:“总统先生,请注意您的用辞。另外,美国的独立,大陆军只是扮演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只会东打一枪西放一炮,遇到英国正规军,他们往往一哄而散,真正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结局起主导作用的,是法国海军的行动,英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相比美国大陆军,英国军队的给养更加匮乏。”
“朱尔典先生,我对刚才的失礼向您道歉。不过您的看法也是片面的,没有美国大陆军的作战,法国海军的行动又能对陆地战场造成什么影响呢?您或许看不起大陆军的游击战,但是如果将游击战和正规部队的战斗力结合起来的话,这就能够赢得胜利。中国,现在有四亿人口,就算其中只有百分之一愿意跟着我抗战到底,那么就是四百万人,更是四百万军队,我们将在自己的土地上与外国侵略者作战到底!我们会坚持下去,一直等到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或许,我们将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赵北说得慷慨激昂,朱尔典和唐绍仪听得面面相觑,尤其是最后那几句话,更是让朱尔典心惊肉跳。
“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这句话用心非常之深远,绝不是一个狂人或者疯子说得出来的,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只能是一个对于国际局势了如指掌的政治家。
或许,是该拍一封绝密电报回英国了,告诉那帮对于这位远东军事强人一无所知的英国政客们,让他们采取用力措施,阻止那帮头脑发热的日本政客在东北地区采取过激行动,以维护远东国际力量的均势。
朱尔典知道,赵北的话里恫吓的成分居多,但是他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明白,一旦中国与日本在这个时候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那么中国几乎肯定会战败,而中国一旦战败,那么,北方的那个沙皇俄国或许会改变战略重心,重新将目光投向远东,那样一来的话,德国在东线的军事压力会骤然减轻,而英国和法国所面临的德国军事压力将猛增。
这就是现在的远东国际局势,微妙而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正是这个原因,英国政府很难下定决心在中国问题上狗急跳墙的去支持日本。
在维护远东均势这个问题上,目前来讲,朱尔典与赵北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第443章 长辛店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这里是长辛店北郊,国防军暂编第105步兵师兵营,北校场。
国防军暂编第105步兵师就是以前的北洋陆军第十一师,在上次的南北大战中,这个步兵师一直驻扎在京津一带,虽然曾短暂的向河南调动过,但是很快又回防京津地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未遭遇大的战斗,部队建制基本完好,实力也未受损,并且一直由北洋宿将段祺瑞直接控制,这支部队在赵北接任民国大总统之后,也奉命进行整编,编入国防军序列,番号“105”。
但是与国防军暂编第100师不同,国防军暂编第105师并不是一支由南北部队合编而成的新建制部队,暂编105师除了换了一个番号之外,部队里的人事变动不大,虽然段祺瑞已不再担任师长一职,但是现任师长却是北洋后起之秀吴光新,他不仅是留日士官生出身,而且也是段祺瑞的小舅子。
整个105步兵师里,除了每个连队里派了一名“文化教员”之外,联合阵线并未派出任何一名军事主官,所以,这支部队实际上还是北洋的部队,虽然名义上扛着“国防军”的旗帜,但是实际上中枢是不能直接指挥的,而只能通过段祺瑞向其下达命令。
其实这也是段祺瑞与赵北达成的“君子协定”,赵北答应给段祺瑞两个步兵师的番号,这两个步兵师作为北洋陆军的孑遗归段祺瑞直接指挥,而作为回报,段祺瑞代表北洋将领向联合阵线输诚,并完全配合中枢和陆军部对其它的北洋陆军部队进行整顿,完成国防军的组建工作,保证军令的统一。
与105师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是106步兵师,那也是段祺瑞为北洋陆军保存的孑遗,军官也是清一色的北洋出身。
换句话说,国防军暂编第105、106两个步兵师是北洋集团最后的陆军力量,相比整个国防军的军事力量而言,这两个步兵师是微不足道的,段祺瑞并不想利用这点微薄的军事力量对抗中枢,他只是想将其作为一个象征,以提醒国民,在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中,北洋陆军曾经发挥过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应该是被国民永远铭记的,而北洋集团,作为一个已经分崩离析的军政集团,它也曾经在历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纵然无法与南方革命党人的轰轰烈烈相提并论,至少它没有为满清王朝陪葬,那么,它也不应该被世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