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闭紧了嘴巴,连大气也不敢出。这个总统不好做,确实是实话,但若说袁世凯不想做这个总统,却不是真话,若不想做总统,当初却为何巴巴的派赵秉钧一干亲信日夜逼宫,唱了红脸唱白脸,强迫清室让国退位?
杨度不似别人那般顾忌,淡淡说了句:“总统确实不好做,因为权利分得太散,不似古代的皇帝那般大权独揽,本来一个人就可以乾纲独断的事情偏偏叫一群人来琢磨,能把事情办好才叫奇怪了。”
袁世凯意味深长的看了杨度一眼,但却什么话也没说。
第171章 磁铁与熔炉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街道两边一片新绿,那是军政府新栽种的行道树,从武汉附近的山野中移栽到市区的,松树、桐树、山楂、柑橘,都是中国树种,沿着街边夹道而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这个崭新的时代增添了一丝淡淡的靓丽色彩。
这里是汉口华界,江汉关码头,和对面的英国租界仅隔着一条马路。
码头上全是人,黑压压的,左一群右一堆,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既有苦力打扮,也有绅士打扮,至于学生打扮的人,就更多了。
以这些人群为基点,几个演讲台在人群的包围下显得格外惹眼,几名青年站在台上,对着听众慷慨陈辞,声情并貌之下,将现场的气氛渲染的很是热烈,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偶尔还能喊上几声口号。
在靠近货栈的一处演讲点,一名身穿棉布长袍的青年正在发表他的见解,放在脚边的那只藤箱表明,他很可能也是刚刚乘船从外地赶到武汉的,一下船看见这么多演讲点,于是便情不自禁的走上演讲台,向民众喊出自己的心声。
像这种情况很普遍,这两天来,在江汉关码头上发表演讲的人中十个倒有七个是从外地赶来的学生,虽然他们南腔北调,方言难懂,但并不妨碍听众的激情,以致于影响到了码头的卸货,所有的货轮不得不把卸货地点改到上游的四官殿码头和招商局码头。
当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江汉关码头上的这场“演讲赛”并不是民众自发举办的,而是有人刻意煽动的,幕后的策划者是共和军总司令部辖下的“心理战作战科”,具体执行者是时政宣讲委员会,而其总后台正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
作为演讲赛的总策划,赵北现在也在现场,而且就站在货栈的栈房下,身穿普通士兵的军服,头戴船形帽,肩挎“汉阳造”,腿上打着绑腿,脚穿千层底的蛤蟆鞋,脸上贴了两块狗皮膏药,无论远看近看,都活脱脱是个大头兵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威名赫赫的共和军总司令联系起来。
不过,这个“大头兵”到底还是有些特殊待遇的,警卫营营长田劲夫带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卫兵就守在他的身边,当然,众人也都是士兵打扮,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刚刚结束训练、利用闲暇时光来旁听演讲的普通士兵一样。
“同胞们,同胞们。团结起来,勇往直前!用我们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中国的尊严,捍卫国民的尊严!长梦千年何日醒?我们已在皇权的淫威下沉睡了千年,再不醒来,就是亡国灭种了!西洋人想榨干我们的血汗,东洋人不仅想榨干我们的血汗,更想奴役我们的种族,它比满清还要可恶,比西洋列强还要危险!团结起来,与东洋鬼子战斗到底!民族的尊严只有大炮可以维护,自尊者必为他人所尊!”
穿着棉制长袍的青年大声喊了几句,然后蹲下去,将那只放在脚边的藤箱打开,从里头拿出大把的纸片,站了起来,双臂挥起,用力向外一撒,满天的传单迎风飞舞,飘飘扬扬,引得听众一阵争抢。
赵北伸出手,在空中抓了一张传单,匆匆扫了一眼,叹道:“这个青年倒是有备而来,空口无凭,先印传单,只怕这一路之上他已散发了许多这种传单了。”
田劲夫接过传单,看了看,笑道:“书生之见而已,若是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救国救民的话,还要我们革命军人做什么?我倒是好奇,不知他那箱子里装了几件衣服,听他口音是广东人,现在虽然白天暖和,可晚上冻得厉害,要是箱子里只装传单没装棉衣,那可真够他受的了。”
赵北也笑了笑,向那正在向民众散发传单的青年指了指,说道:“义仁,把那青年学生请过来,我有话问他。”
田劲夫不敢怠慢,急忙冲了上去,不由分说,将那青年连人带箱子拉了过来,将箱子打开亮了亮,苦笑道:“果然,也是个雏儿,就带了两套单衣。”
这两天从南边、东边过来的革命青年很多,多数都没准备足够的棉衣,共和军不得不充当了一回善堂的角色,从被服厂调来军衣,为这些千里投军的革命青年御寒。
赵北在蕲州的反日通电一发,激动的可不仅仅只是湖北百姓,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无不精神振奋,头脑一热卷起铺盖就朝武汉赶的人可不是少数,这些人纷纷投军,对于共和军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非常有效,现在的共和军可说是中国文化人最多的军队了,这些青年中有些人太过年轻,不能从军,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业,也是为了培养人才,赵北已经开始谋划一所联合大学了,校名都想好了,就叫“共和大学”,至于大学的师资力量,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爱国可不仅仅只是青年们的专利,这段日子以来,军政府收留的大学教授、老师已可以编成一个加强连了。
赵北伸出手,说道:“这位革命同志,不知该如何称呼?”
那青年愣了愣,与总司令握了握手,盯着赵北脸上的那两块狗皮膏药,说道:“在下姓孟,单名一个‘飞’字,字霄汉,广东香山人氏。”
“广东香山?那岂不是同盟会的孙先生的老乡?”赵北笑着问道。
青年很是惊讶,仔细打量这个“大头兵”几眼,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和孙先生是老乡。”
“为何不去追随同盟会,却跑到武汉?听你口音,似乎在北方也呆过不短的日子。你这传单写得不错,文笔好,有激情。”赵北将传单提起来,晃了晃。
“兄台谬赞了。”孟飞谦逊一番。
“实不相瞒,早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过两年,后来乡亲募资,送我去日本留学,还没读满一个学期,革命就爆发了,我随同盟会归国,打算参加革命,不想大病一场,等病好了,同盟会的革命军已经南征广西了,本打算追去,却碰上日本人制造蕲州惨案,义愤填膺之下,就到武汉来了,打算投军,和日本斗到底!”
“原来如此。这么说,你也打算参加共和军?”
“正是。请问何处报名?”孟飞急忙问道。
“投军得去汉阳城。不过孟兄文采飞扬,去做个大头兵未免有些屈才,若不嫌我罗嗦,我倒是建议你去武昌城,那里有时政宣讲委员会的招募处,你搞宣传鼓动更合适。”赵北点醒道。
“多谢。不过,笔杆子我已拿够了,还是枪杆子好些,莫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当然要有勇有谋,中国军队最可气之处,便是书生意气太少,暮气沉沉。”孟飞淡淡的说了几句,向赵北问明汉阳方向,便提起藤箱,与几名学生打扮的青年结伴而行,匆匆离开。
看着孟飞远去的背影,再看看手里那张激情澎湃的传单,赵北叹道:“如此人才,岂能做个大头兵?”向田劲夫要了铅笔,在那传单上写下孟飞的名字和籍贯。
田劲夫瞥了眼赵北写的那行歪歪扭扭的字,撇了撇嘴角,咕哝道:“这是司令送到军官速成学校的第几个后门生了?不经过考试就入校,这要是叫那帮老老实实准备入学考试的学生和军官知道了,非要大闹考场不可。”
“所以啊,你要把嘴巴闭紧,此事你知我知,不必叫别人再知道了,当然,学校的那几位副校长也是知道的,不过他们嘴严,我放心。”
“我嘴不严?不严的话,还叫我做你的卫队长?得,司令您老人家高抬贵手,这就把我贬到战斗部队里好了,前几天和日本骂得热闹,我早就手痒了,嘴皮子工夫算什么,要是日本真敢把军队派过来,我就跟他们打到底,这国战就是比内战打得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