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摆摆手,曹操道:“仲康的武艺在吾二位贤弟之上,至于于禁与乐进,气俗不凡,武艺应该也不弱”。
闻言,荀彧点点头,道:“主公之言,文若亦是赞成”。
笑了笑,程昱道:“不过,主公让我与文若留下,可有其他之事”?
看向程昱,曹操先是心中赞许,随后道:“吾留下二位,且自然是与之商量这陛下诏书一事”。
“『陛下诏书一事』”?
“『方才主公说起被打断,而现在又有所提起,莫非主公心中有计可施』”?
满心疑惑,荀彧与程昱看着曹操也是心中如此之想。
曹操看着皱眉思索的二人,缓缓道:“想让各地诸侯一同讨贼,没有陛下诏书,也是无稽之谈,而现在去洛阳面见陛下也是无可能之想,所以吾准备以陛下矫诏为号,引各地诸侯会盟,共讨董贼”!
“不知二位觉得此计如何”?
“『什么?矫诏』”!
荀彧与程昱微皱眉头,心中暗惊。
心说矫诏,这若是被陛下所知,那可是杀头之罪。
二人近前的曹操见此,心中并未不安,反而笑道:“二位有所顾虑,可是认为无陛下亲诏,而行不尊之举,怕惹来其杀身之祸”?
闻言。
程昱拱手道:“主公此计虽以陛下为诏,可若是被有心人所知,这可是杀头的罪名”。
点点头,荀彧微微蹙着眉,道:“仲德之言,在下亦是赞成,而主公所言的矫诏之策,这虽是为陛下而想,可这亦是不尊陛下之举,若是如此,倒不如移想他法”。
而二人如此说,也是心中明白此策,乃违君之策。
若是放在以前,这还可能是杀头、诛族之言。
所以二人也是有所排斥,毕竟现在的天下,还有汉法、汉威。。。。。
曹操闻言,并未恼怒,而是分析道:“文若、仲德,如今大汉岌岌可危,而非常时期,也应当以非常手段,利用陛下矫诏,也是陛下着想,毕竟除贼,就在这天子诏书一事,而有所迟缓”。
“所以利用此策,也并非不可之举,此外,天下诸侯兵马数万,可无一人敢进军洛阳,解救天子,也是因为无诏书之由,但若是用矫诏之策,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又怎会泄露出去呢,况且只需大义尚在,除贼勤王,就算是错,那也是对的,何况数月前吾于洛阳逃回,谁也不会怀疑这是矫诏,而是当做真正的天子诏书”!
闻言。
荀彧与程昱也是沉默了下来。
而站在大义面前,此策无异于是除贼妙计。
但站在陛下的角度,这与反贼之举,又何尝不是呢?
抱拳,荀彧道:“主公所言虽有理,可董卓那边”?
不语的程昱也是点点头。
“哈哈哈。。。。。”!曹操大笑之后,道:“二位,天下万民无不痛恨董贼,而矫诏之策,无异于是讨伐董贼的凭证,届时董卓就算说是矫诏,敢问又有多少人会站在反贼那边呢?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
“这……”。
荀彧与程昱闻此言,也是反位思考,于是点点头,觉得的确是讨贼妙计。
于是也是点点头,觉得此策由曹操自己定夺便可。
见自己最信任两位谋士同意,曹操也是与之聊聊其中禁忌后,准备书写天子矫诏:
〖天子讨贼诏书:〗
〖汉室不幸,朝廷不幸,朕自为帝以来,贼子董卓扰政以来,诛百官、灭良士,杀万民,无不为千刀万剐之徒,汉民痛恨之辈,而朕亦为阶下之囚,无任何实权,帝威于贼子眼中毫无所敬。而朕出此诏书,亦是举各州忠义之士,举兵前来共诛贼子董卓,解救汉室,解救朕的万千子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除贼灭董!共救汉廷!除贼灭董!共救汉廷!〗
未完待续——
于禁,字文则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