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师一直等在办公室没走,见刘正茂聊完饲料厂的正事,莫老师说:“副大队长,到养殖实验场去看看?”
刘正茂见莫老师对自己眨眼,知道他有事找自己,可能不方便在这里讲,就说:“真要去你那边学习,郭哥,你去忙,我跟莫老师去看看。”
养殖试验场与大队养殖场只隔一堵红砖围墙,可是景色就不一样,农校试验场这边,一水的红砖建筑,生活区的房子全部建好,四间宿舍加一厨一卫一厕所一洗浴间,外加一间储存室。
实习的学生要等下学期大三的工农兵才来,目前只有这里只有莫老师一个人在指导基建,他一个睡一间卧室,邵铭全已经帮这里配齐所有生活用品。
实验室及其附属库房也建好,实验设备还没送来。各种动物养殖棚陆续在建,设计中的池塘已经挖好,周边还用石头垒了塘壁,有几级台阶通到塘底,池塘并没放满水。
刘正茂看到砌匠正在一个土坡上砌水塔,问:“莫老师,怎么送水上去?”
“邵老师讲买电泵,每天抽一次,水塔就满了。”莫老师带点炫耀的说。
“很好!”刘正茂应和。江南水源丰沛,地下水平线很浅,有几个社员在人工打井,刘正茂走到井口往下看,已经挖了四、五米深。
刘正茂井口提土的社员:“同志,预计还要往下挖多深才冒水?”
那个社员认识刘正茂,他说:“即将挖穿,现在提上来的泥很潮湿,可能就要冒水。”
这社会话还没讲完,井下大喊:“快拉,喷水了,快拉我上去。”新井刚冒水,井下的工人不知冒水量,先上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这是正常操作,听到喊声,刘正茂也赶紧搭手,大家齐心把井下的工人来上来。
刚开始冒出来的都是浑浊的泥水,要等一晚,水里的泥沙沉淀后,井水才能饮用。
实验场这口井,莫老师还要先取样送到学校,经过检验分析,达到饮用标准才会正式投入使用。
“副大队长,托你的福,你一来,井就挖穿了。”莫老师这样讲奉承话,他自己不习惯,听的人也不适应。
“莫老师,你找我来到底有什么事?”刘正茂干脆直接问。
“去办公室讲,”莫老师低声道。
办公室的装饰很简陋,一张书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木材文件柜,莫老师被刘正茂泡杯茉莉花茶,放在书桌上,然后用恳求的语气说:“副大队长,我听说你帮农校搞了十辆自行车指标?”
他一开口,刘正茂可以想到莫老师找自己是什么事了。笑着答:“是啊,应沈校长要求,想法帮学校要来十个指标,怎么你们系没分到指标?”
“没分到系里,那一批主要是照顾校领导和系主任,轮不到老师。副大队长,本来我也不想麻烦你,可是这里离省城太远,有时想回校办点事进去很不方便,所以才想请你也帮我搞个指标。”莫老师声音越讲越小,跟犯了什么错误一般。
他一个在樟木负责基建,想回家时,这里到省城没班车,很不方便。大队虽然有拖拉机送菜进城,那都是白天上班时间,莫老师要在这上班走不开。
“就这事啊,好办!你看是要大队用的这种28大杆,还是26轻便车?”刘正茂手里还有自行车,所以赶快答应莫老师。
“这里都是泥路,要28大杆吧。”莫老师见刘正茂不带犹豫就答应帮忙,总算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两天拉回来。”刘正茂回答。
骑着自行车,慢慢悠到尘心泉这里,经过十天建设,泉眼和下方的蓄水池已经能看出雏形,第二级水坝也垒好了基础。刘正茂老远就看到何福营扎着裤脚和其他大队请来社员一起搬石头。
他虽然有一些心机,但是派给他的任务,他会全心全意完成。这个人最大的特点,能放下身段融入群众中。这次大队本来是派他做监工,按一般惯例,很多人会拿着鸡毛当令剑,在施工现场指手画脚训人,而何福营是撸起裤脚跟民工一起干活,这样的情况下,他熟悉施工内情,谁能不服他。
等何福营发现刘正茂时,刘正茂已经围着工地转了半个圈。用泉水洗了手,何福营走到刘正茂旁边问:“刘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下午刚到,四处转一下,看看各个项目的进度。”刘正茂说。
“我们这个项目,白尔丹技术员讲,其他地方都好办,唯独这个水坝施工难度最大,建筑时如果有质量问题,未来有溃坝危险,所以我就守在这里,必须按图纸的施工标准建设。比如:水坝的坝体底座不小于五米宽,上面不小于三米厚,在施工中一公分都不能少。”何福营很严肃的讲。
“何哥,你做得对,这个水坝虽然不大,但是樟木的百年工程,过几年你就会发现,这将是樟木的景观标志之一。你是搞宣传的,大坝建设后,建一个石壁,把建设大坝的社员名字全刻上,让他们的后辈知道,家里先辈为建设水坝出过力。”刘正茂时时为几十年后开发旅游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