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元培2008级张蔚
课堂笔记要“注意”
著名工程学家茅以升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记笔记的好处。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记住75%,如果48小时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如果记课堂笔记则恰好弥补了这点不足,能够大幅提升听课效率。
第一,要把记录课堂笔记当做一个良好习惯坚持下去,不能断断续续,这几节课记得挺好,后几节课就丢下了,自己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因为课堂笔记也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对新课知识的理解记忆,在以后复习时也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条理性,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记住,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学习成绩的金钥匙。
第二,记录课堂笔记要坚持必要的规范。首先不同的课程要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不能上课时随便记录在几页纸上,下课后随手一扔就丢失了。每个笔记本要制定目录,做到条理清楚规范统一。比如一二级的数字、符号、字母等要规范,格式必须统一,不能混淆,重要的知识点要用大字或者红色等比较显眼的颜色标出。每一页应该留下一些空白部分,以便补充遗漏的知识或者延伸的知识点。
第三,课堂笔记的内容要简单明了,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这就要求语言上必须精炼明了,可以使用规范的缩略词,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记录为“毛邓三”。课堂笔记并不是把老师讲的写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就是完美的。最优先的应该是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略记,在笔记上标明知识点在课本上所处的页码就可以了,这样以后复习时就可以按图索骥。切忌不要让课堂笔记成为课本的复印版。
第四,课堂笔记必须保持其实用性。课堂笔记要有利于以后的复习,有利于记忆、理解、消化、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复习时可以很快地看到这门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同时笔记的字迹要工整,坚持用楷书记录,简单明了,也可以帮助练字。
第五,上课时还要注意听课和记笔记时间的安排。上课时间要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争取当堂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学们必须要明白记笔记只是我们学习好新知识取得好成绩的一个手段而已,如果为了记录笔记而耽误了听课,那样做就是舍本逐末了。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课堂笔记记什么
上面我们已经讲明,课堂笔记必须精炼而有价值。做笔记时应该从课本的基础知识和老师的课堂讲解入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存细。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情况,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该详记哪些该略记。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经验,下列内容是课堂笔记必须记录的:
首先是老师的板书。因为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往往是这一堂课知识点的精华所在,通过板书我们可以轻松地明白这堂课有多少知识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常考的知识点及常考的题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而且老师的板书都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后来的考前复习都是大有帮助的。所以老师的板书一般应该完整记录。
还有就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老师们讲到重难点以及常考部分时一般会提醒大家做好记录,通常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或者重复一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一部分往往是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这时我们应该提高注意力,及时做好笔记。比如数学课上的基本定理公式,以及经典例题的推导方法等。如果记录跟不上老师讲解的速度,那就要求你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词句,然后以后找机会补充。
老师在一堂课快结束时,或者考前专门的指导复习课上,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了。这时老师所讲的都是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是这一学科知识的精华。不要小看这区区的几堂课,它能够使你对这门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一个层次。如果同学们能够把这一部分清晰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上少走许多弯路,节约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老师在讲课时通常会为大家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或者讲得浅的知识点。大家知道,考试大纲是年年变化的,而我们学习的课本却会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所以各科老师会根据实际需要,补充一些对考试有重要作用的信息。比如英语课上老师讲的一些重点在考试中经常会用到的语法,以及一些大纲新增单词、短语的用法等。把这些内容要全部记录在笔记上,而且要加上重点符号。做这些真的这么重要吗?等上了考场面对试卷时你就会明白了。
另外一项需要在课堂笔记上记录的是自己在听课时的思考和体会,包括听课时自己听不明白听不懂的地方(以便课后解决),以及听课时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的灵感,比如这道题有没有新的更简单的解题方式,这个知识点和那个知识点有没有横向的联系等等。要把这些思考和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你看问题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笔记怎样记
对于课堂笔记没有固定格式和方法的硬性要求,关键是要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中学学习时是怎样记录课堂笔记的,同学们可以做个参考。
同学们都知道,在课本的正文处,以及天头和地角,存在一些空白之处,我们就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在中学时,习惯把课本上重点部分用下划线标出来,难点用波浪线,重点的词还要圈点出来,这样比较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一目了然。如果在课堂上有哪一部分听不明白或者有疑问,就在旁边打一个问号,提醒自己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需要抽出时间来补课。对那些常考的知识点、题型用红笔标注出来,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考试中易错常错的部分旁边标上五角星,警示下次不要再犯。
老师上课中补充的知识以及最后的归纳总结我一般做成眉批,就是记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就在课本知识附近做个旁批,直接记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或者文字行距之间,这样看到问题就可以马上回到课本,回到基础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为了标明课本知识的层次结构,可以用数字、字母代表不同的层次,这样复习时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采用这种笔记方法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本上的空白是有限的,而且一旦书写之后很难修改或擦除。所以在课本上直接做笔记要慎重,要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去记录,千万不能在没有任何预习或者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时就贸然下笔,以免以后发现错误还得动笔修改,涂来划去弄得课本一团糟,连写的什么都看不出来了。另外自己在课本上所做的标记和符号要规范统一,并且始终如一,不能五角星今天代表重点,明天表示易错点,后天改成未解决的问题,这样到最后会把自己搞得混乱了,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直接在课本上做课堂笔记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把教材和笔记合二为一,完美地结合起来。考前复习时,有些同学天天捧着课本而忽视了笔记,有些同学以笔记为复习重点而冷落了课本,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对的,而如果同学们掌握了这种笔记方法,就能统筹兼顾,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的课本和笔记是一体的,翻开教科书就能看见笔记,一举两得,对考试成绩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当然,把课堂笔记完全放在课本上是不现实的,因为课本上可供利用的空白处毕竟有限,而课堂上需要记录的东西以及自己的思考会很多,会多到当你发现课本上空白处都写满了时还没有记录完毕。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为每一个学科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做为补充。
这个笔记本应该主要记录老师每堂课的板书,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基本思想、层次要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等。因为这些内容一般情况下内容比较多,做眉批和旁批课本上写不下。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要结构层次清楚,首页要做好目录,知道每一页是哪堂课的笔记,这样复习时可以很快就找到。每一堂课的笔记要和当堂老师所讲的内容、结构、逻辑相对应。需要分层的地方要用数字、字母规范地标明,以免搞得杂乱无章。
在笔记本上记录时应注意简洁明了,直观概括。应优先记录老师所讲知识的标题和提纲,以便能够准确地反映老师讲课的主题思想和知识内涵。坚持要点记录,这样既不耽误听课和思考,又为课堂笔记的记录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互不耽搁,两全其美。
老师作总结复习时一般会从上课讲到下课,内容很多,这时记录时要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从教材整体到具体一章其中一小节,从知识的整体框架到某一知识点,从大问题到小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清晰,只有这样将来复习要翻阅笔迹时,才能多而不乱,马上回忆起老师当时的讲解。
还有就是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可能表现得比较散乱,不容易抓到要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没有进行总结,这时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纲目和要点的总结,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明确地表述出来,其中可以添加自己的思考,但必须做到规范和正确。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是同学们必须训练自己做课堂笔记的速度,因为做笔记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课堂笔记质量的好坏和最后考前复习效率的高低,而且如果你因为做笔记速度太慢,一堂课都忙于埋头做笔记,也会影响听课的质量。要提高笔记记录的速度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期刻苦地自觉训练。训练自己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概括能力,还有写字的速度。同时在记录时应用一些技巧,比如某些固定词语可以用符号带入(用t代表时间,用v代表速度等,也可以自己规定符号的含义,但要规范使用)。某些比较长的句子可以缩写,比如“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太平党的领导”可以缩写为“社建坚持马列毛,高举邓论,坚持中共领导”,这样就可以加快课堂笔记记录的速度,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听课的效率。
总之,记录课堂笔记需要调动各个感官参与,手脑并用密切配合,在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概括,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分层次有条理地再现在笔记本上。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在选择时关键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慢慢地进行摸索试验,就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堂笔记记录方法。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不要以为记录笔记是做学生时期才有的行为,其实许多大家一生都保持着记录笔记的习惯,也许,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各自领域成为大家的重要原因。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就始终坚持做笔记,让我们看看他的夫人是怎样回忆钱钟书先生做笔记的习惯的。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一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1936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15世纪到19世纪而20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盡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178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34000多页。
钱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