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翻译 > 第245章 废孝廉置秀才(第2页)

第245章 废孝廉置秀才(第2页)

“是啊,世家太多,地盘太小,互相争抢之下,反倒是养不出真正的庞然大物了,再者我也承认,你们这些世家相比于那些个土豪,好歹是读书知礼的,好歹也是有点礼义廉耻的,至少没把老百姓往死里去欺负,这一点来说,做得至少比类似的南阳做得更好。”

“我也不是强盗,非得说你们剥削百姓,就把你们几百年的积累统统罚没,说到底你们也都是东汉的功臣,实不相瞒,我现在手上不缺能打仗的将军,兵马雄壮得很,关东鼠辈就是再联合几次我也不惧,但是,能够出色的治理地方的人才还是有些太少了的,你们颍川的读书人若是能为我所用,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一心只想着对你们巧取豪夺呢?”

“你这个条件,还行,但是我还是不太满意的,想来你们就算是认了,心中也必然会有怨气,我说一个条件,你听听,回家与长辈同乡都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接受。”

“大将军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清查田亩是肯定要的,你们这些个世家也必须把乌堡都给我拆了,释放佃农和奴隶,重新分配土地进行屯田,而你们这些嫡系子弟,也别说做学问什么的了,就用你们颍川的钱,在阳翟扩建颍川学院便是,还是让慈明当院长,将这个院长的级别调整一下,也别扯犊子了,就食禄万石,位比三公吧。”

“与此同时,我打算将玄牝谷的印书局也迁移过去,然后再在其中建一个大大的藏书楼,刊印天下文章,学问,不局限于六经之要,郭氏的小杜律,陈氏的算经,总之,你们每个人都把家学拿出来进行刊印,天下发行。”

“与此同时我也会拿出一些真东西,比如农学,工学等等,都要刊印出来,太学的规模,则扩建十倍以上,未来的五年之内,我会逐渐取消察举制,孝廉二字,不再提及,改从太学之中,选拔秀才。”

“你们呢,族中的年轻子弟要好好学习,学业有车的长者就留在学院给我老老实实教书,想当门阀,那是不可能的,但若是想当个学阀,只要是有真本事,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徙陵之策,问题太大了,且根本不切实际,我并不打算直接用,然而聚天下富户于中枢这个事情本身,至少思路是对的,我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根本不指望什么天下大同,机会平等,这不现实。”

“但是这太学的入学资格,我倒是觉得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宽进严出么,任何人想要在太学上学,不用家里世代两千石,我觉得可以这样,一部分学生,可以安排有战功而为国牺牲的烈士子女,另一部分,则可以搞学区房么。”

“只要各地的豪强能够买得起学区房,在阳翟附近买得起房子,就可以就近入学么,将太学改一下,基础教育也要做好,可以再设立一个附属小学么,什么论语啊,孝经啊,甚至从识文断字开始,都要教。”

“哦对了,阳翟的所有房产,其产权至多可以给到五十年,五十年后还要住,就要加钱,而且不享受太学的入学名额,太学本身也要一直扩大下去,至于,朝廷每年从太学中选几个秀才的名额,那就是朝廷的事了,总之,核心原则是要用秀才来替代孝廉的。”

秦宜禄压根就没想过什么教育公平,什么科举,那不现实,阶级这个东西两千年后的人也没法抹杀,也总不可能真指望小地主家的孩子通过读书来做官,这种孩子就算是学出来,也一定是书呆子。

事实上科举这东西虽然进步意义很大,但其实负面意义更重,只要搞科举,到最后八股取士就是必然,效率和公平在任何时代都是反义词,毕竟只要是考真本事,有钱人家的优势就根本不是区区努力二字所能弥补,这玩意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是如此,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小镇做题家,九年义务教育也不会搞填鸭了。

更别说科举这东西所必然导致的国弱民贫了,越是科举制度完善的朝代,国力就必然越弱,这就不展开来说了。

总之这个时代本来也没有搞科举的条件,真要说完完全全的科举取仕,那都是宋朝以后的事儿了。

读书,教育,反正都是有钱阶级的事儿,那莫不如就明码标价么,有钱没钱都可以读书,但想上学参加考试,就必须砸钱买学区房,回头想个办法把学区房的价格炒得高高的,高到那种一般土豪为砸一套房子也得倾家荡产的程度,如此一来他还能多一项财政收入,至少能用来维持书院的自给自足。

多好。

再加上宽进严出的机制,虽说公平是谈不上,但至少不至于搞成九品中正制那种那么恶心的东西,至少不至于养个王羲之这种人出来。

当然,九品中正虽然恶心,但在秦宜禄看来相比于东汉的察举制还是要优秀得多的,察举制才是真的恶心。

至于穷人,老老实实种地得了。

荀悦闻言也是一愣,稍一琢磨,就明白过来秦宜禄所说的学阀之意义,这书院设在阳翟,他们颍川人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到时候搞不好能垄断学院的教职工作,这些学生们将来都是能当官的,这是多么大的政治影响力?

至于钱财土地,相比之下好像割得也不那么疼了。

“大将军高义,谋划深远,我晓得了,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劝说家中长辈和乡邻。”

“一人之计短,众人之计长,朝廷现在就挺缺人的,我现在就想选一茬秀才,这第一届的主考官,就你吧,我出个考题,然颍川书院的所有学子都来作答。”

“请大将军出题。”

“就以,咱们刚才聊的徙陵之事为题吧,让所有人评说一下徙陵之事的功过利弊,如果要改革,像我说的一样搞成学区房,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又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保障这政策可以百年不易,如何让他利国利民,让大家都聊聊么,聊的好的,我亲自考核,我这通过了,即为第一茬的秀才,由中枢直接授予官职。”

荀悦闻言愈发的大喜,万万想不到这权力秦宜禄居然见他第一面就直接放给他,这权力可太大了。

“臣,谢大将军信赖。”

喜欢汉末大丈夫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汉末大丈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