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翻译 > 第188章 欲迁太学(第2页)

第188章 欲迁太学(第2页)

可站得高固然看得远,但摔得也疼啊,一个四十年远离官场的人,突然给摁到当朝三公的位置,放眼望去无论是同僚还是手下,绝大多数都不认识也不了解,这特么是好事儿?他又不稀罕区区一个三公,何苦来哉?

相比之下,同样的政治资源,自然是让荀家的年轻一代出仕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荀彧、荀悦、荀谌、荀攸,这都有孝廉的出身,稍微安排一番就都能坐在要害位置上,不出十年甚至五年,他们荀家就可以增加至少四位两千石,而他这个老东西,则可以继续留在颍川,借自己的资历和名气继续维持颍川书院,利用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让荀家继续坐稳颍川派大哥大的位置,同时为他们荀家的这几位麒麟儿、千里驹去保驾护航。

不是没想过秦宜禄会对付他们,但在他们想来这秦宜禄到底也是个文化人,又不是真正什么都不懂的武夫,那满江红,宦官论写的连他都自叹不如,更别说还有编撰左传,重编春秋之功了,就算是找麻烦,他们这是个学院,学派,按说也应该跟他们辩经才对啊?

总得讲究点风度吧?

哪料到这秦宜禄一上门,居然摆出了这般一副边鄙武夫的姿态,看这样,分明是打算跟他们来硬的啊!

好一会儿,才不无几分尴尬地道:“卫将军真是误会了,老朽非是不愿,实是不能也,人老了,实不相瞒,自从前年开始,我这眼睛也愈发的浑浊,不太看得清东西了,天下纷扰,吾自然也是忧心忡忡,然而人老,心也老,更实是不敢担系此天下重任。”

“卫将军为国举贤,吾家中倒是有一侄子,自幼聪颖,才思敏捷,学识亦是不弱于人,当可为卫将军、为朝廷所用,老夫留在此地发挥一些余热,为国家为朝廷多培养一些人才,岂不是更好么?”

秦宜禄闻言笑着道:“却不知,慈明先生所荐之人,可是人称‘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

“正是。”

秦宜禄闻言放声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既然慈明先生愿意举荐,那一会儿,我就将文若带走了,不过文若的事,咱们不妨稍后再说,慈明先生您,朝廷却是一定要的,也怪我刚才没讲清楚,不止是慈明先生您一人,整个颍川书院,我都要了。”

“啊?什……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想要征辟先生为太常,不过您也知道,如今太学凋敝,太后虽想要重振太学,奈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心无力啊,因此我提议,索性将太学迁移至阳翟,与颍川书院合并,从此之后,颍川书院既是太学,太学既是颍川书院,凡是书院中的学生,无不是太学子弟,岂不美哉?”

“至于先生你说,不通政务之事,我自然也已经替你想到了,既然太学迁移至此,那么太史何不也搬迁过来,开个分院?洛阳离着阳翟又不远,何必都挤在洛阳城?(事实上太学等地方都是在洛阳城外的,洛阳城是很挤的)”

“我听说蔡邕跟您也是好友不是?便让他也来颍川这边办公,您来监督于他,由您二人共同主导,共修汉史,如何?”

荀爽闻言,下巴都快要砸到脚面上了,一时间,居然整个人都懵了。

太常,乃是九卿之一,名义上是负责祭拜天地的,名义上地位十分尊崇,有些时候甚至可以代表天子去进行祭祀,地位为九卿之首。

当然,名义上么,他手下官员大多也都是跟祭祀有关的,像是什么扫墓啊之类的,没什么实权,不过却也有两个官职尤为要害,一个是太学令,一个是太史令。

太学令顾名思义就是管太学的,谁家孩子想上太学都得由太常卿亲自面试,教育工作么,这玩意在哪朝哪代都是很牛的,哪个家长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到了东汉末年太学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其风头已经远远被近在咫尺的颍川书院所抢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再说现在秦宜禄不是说还要把太学给迁颍川来么。

太史令就是司马迁曾经干过的那个官职,顾名思义就是记录历史的,这当官的人啊,尤其是当大官的人,谁不想青史留名,谁不想这史书能给自己美化一点,尤其是现在朝廷正在编修东汉观记,也就是汉史,主修之人就是蔡邕。

事实上历史上的蔡邕也是因此而死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同情董卓,就是因为王允想要看他修的东观汉记蔡邕不让看,想都不用想这蔡邕肯定是没写王允的好话,所以王允才不惜冒天下大不为直接把他给杀了。

这东西是身后名啊!

一手握着你孩子的教育,一手握着你自己的身后名,这个太常这个官职权力确实是不大,甚至几乎一点没有,但哪个朝廷大佬见了他敢不客客气气的?

这个官职,也确实是太适合这个荀爽了,把他的借口给堵得死死的。

然而太学,迁颍川!?

这个秦宜禄,如此的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么?袁隗和袁绍能同意?

“对了,公路兄家学渊源,尤其精通易之一道,吾打算让你来担任太学令,不知公路兄意下如何?”

袁术一愣,这事儿秦宜禄可是一丝一毫的气儿都没跟他通过啊。

然而到底是青史留名的人物,眼珠子一转,就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压制袁绍的千载难逢之良机,立刻站起来抱拳道:“固所愿,不敢请尔。”

“那行,那这个事儿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太学迁过来之后,规模也要扩大一些,古文要教,今文也不能不授,我与杨公有约,过一段时间,杨公便会搬出洛阳,来你这颍川书院讲学,有空的时候我也会亲自过来讲解左传,慈明新生,你不会不欢迎吧?”

说着,秦宜禄的一只手有意无意的又将佩剑放在了膝上把玩了起来。

喜欢汉末大丈夫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汉末大丈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