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说的就是这种无意识状态。佛家也是修炼之人,他们在修炼上和道家是殊途同归的。
也就是说,修炼之道,对于所有的种族都是一样的。
王天对于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而其他种族的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他们都会有收获,因为这是天道。李伯阳作为人类,《道德经》当然是根据人类的修炼方式而写的。其他种族比人类要低下,但是这对他们还是有用的。因为天道,天地人,万物都是一体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李伯阳继续讲道。
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刚才第一句他们还没有理解,李伯阳又抛出来了这么难以理解的一句。不过面对这些人的疑问,李伯阳根本没有给他们解释。
这一句话其实很简单,说的就是自然之道,弱肉强食之道。高高在上的天地,人间的圣人,其实都是以万物,以百姓为刍狗的。这就是一个绝世强者,和一个弱者之间的关系。蝼蚁在强者面前,那就是犹如刍狗一般。
所以佛家有言:佛主为了沐浴,为了修炼可以杀虫。在强大的面前,蝼蚁又值几何?佛于道,在这一方面是想通的。所以说,佛本是道。佛家也只不过是一群修士而已,他们也在遵循这个道义。
很多人可能会反驳这一观点,那只不过是因为他还不够强大而已。还不足以形成圣人和百姓,天地和万物的强烈对比而已。简单的说就是差距不太大,差距不太大就是同类。而差距太大,就不再是同类了。人类去杀人,那是残害同类,但人类去杀一只蚂蚁呢?作为一个神灵,他去杀一个弱小的人类,其他的神灵还是不会说他犯法。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一句话,是李伯阳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天地,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因此他用了‘乎’这一个字。其实他的想法不能说正确,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他的这个想法也是自己的道。但他的道,不能放之天下而皆准。橐龠,就是风箱。王天根据他的这一句话,大概也猜测道了李伯阳会的神通到底有哪些特征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云中界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他的这个想法也是自己的道。但他的道,不能放之天下而皆准。橐龠,就是风箱。王天根据他的这一句话,大概也猜测道了李伯阳会的神通到底有哪些特征了。风箱,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根据这个信息,王天猜测李伯阳有‘袖里乾坤’之类的神通。自成一片天地,被困在里面的人根本找不出这片天地的边缘,就像是在一个风袋之中,无法逃离。或者有反弹类的神通,对他的攻击越强,反弹越厉害。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就是破解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李伯阳继续讲述。
他的这一句话,把道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不争’两个字,就是修行的最好方式。这个不争,类似于佛家的六根清净,说的是修炼之时的一种状态。而佛家把这个道理曲解成妖摒弃一切尘缘,那只是一个阴谋而已。
说白了,不争就是那种无意识的状态。当然在二十一世纪,即使有人能够达到这种状态,也不能修仙的,因为个人的根基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
王天在这里听了接近两天的道,对于天道他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加上在孔子哪里听了人之道,两者相加,两方面他都有所领悟。但是他即将修炼的是混沌之气,必须把天。地,人三种道混在一起加以创造,才能有自己独有的的道。
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打到二转证明,只有打到二转证明之后,他才可以修炼混沌之气。
三圣之中。两位圣人他都见到了。还有另外一位圣人他没有见过,那就是‘地圣’庄子休。不过他已经打算不去见他了,因为天道中的这一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过犹不及,全部都见了反而不利于自己去领悟。
庄子休是地圣,王天已经领悟了李伯阳的天道。以及孔子的人之道,天人合一就是地。而实际上,庄子休的思想主要也是天人合一。王天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庄子休的资料,他的很多著作都提及了孔子和老子李伯阳,因此王天没必要去见他。
“报告大王!有敌军入侵。”就在这时候。一只多毛国居民进了青云台,对他们的大王疾鹏报告道。
“是何人胆敢入侵我们多毛国?”那只巨大的绿色鹦鹉大怒说道。
“还不是那个水鱼国?其中还有一个人类青年,他带着一群水鱼国的战士前来攻打我们。”这只类似于斑鸠的大鸟报告道。
“赶快随我前去迎战!”疾鹏说道。“李圣人,对不起了在下有急事要办,请允许我先行告退。”说完,疾鹏又向李伯阳行礼说道。他虽然只是一只鸟,但是看起来还是非常讲礼貌的。
“请便。”李伯阳淡淡的说道,以他的能力要对付入侵的敌人恐怕是轻而易举的。但是这是他们内部的事情,李伯阳不会去参与。
“我也随你前去迎战!”王天站起来说道。
“你是何人?为何来助我?”疾鹏奇怪的问道。
“他只是一个来听讲道的散修而已,”在一旁的小铃替王天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