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就是这样,逃难的平民在天境三卫地界上是生是死或者作乱,都与陕东、南直隶、漕运总督、总兵无关。
南直隶境内联盟的布局十分周全,而且商盟的成员也最多,对于移民的事情不仅不会有人站出来阻止,反而能得到各方的支持。
陕东方面,联盟的渗透相对较弱,但吴道行是东昌知府,加上钟斌又在运河附近的湖泊里广泛设置据点,问题也不太大。
但漕运这边问题就相对麻烦一些,漕运总督、总兵驻扎在淮安府,他们共同掌握有近十二万运军,也称为漕军,这些人虽然名为军,但实际上就是装卸工、押运员。
而漕运总督在大明却是一个实权人物,京师的粮食,原来杉西、河南等地也能供应一些。
但自从嘉靖后期开始,北方的产出越来越少,加上要给各藩王供应奉饷,已经完全没有余粮供应京师了。
从此以后,大明京畿的粮食几乎全部要靠运河输入,漕运的地位顿时变得无比重要。
来看看此时漕运总督杨一鹏的头衔,都察院右都御史、漕运总督、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监察机构的副手,即右都御史,拥有极大的权威,能够对众多官员进行弹劾。
由于运河贯穿多个省份,没有类似都御史这样的官职,就难以调动地方官员。
总督漕运自不必多言,提督军务意味着对漕军拥有指挥权,而总兵通常无权指挥军队,只有在得到总督授权后才能行使这一权力。
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虽然位于南直隶,却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巡抚凤阳直接受朝廷管辖,地域虽小,但政治地位极为重要。
这四个官职的权力极为庞大,尽管他们之间一直有交流,但杨一鹏因担心民众给自己带来麻烦,极力反对迁移民众。
既然已经决定介入大明的事务,朱樉给钟斌的指示也很简单:“该拉拢就拉拢,该严厉打击就严厉打击”。
北方已经混乱不堪,而杨一鹏却仅仅因为担心对自己不利而阻止移民,不打倒他才怪!
三年三月十三日的夜晚,朱樉收到了张佑发来的战报,对此他并不感到意外,对于这样的战果他一点也不惊讶。
将近三千的火器部队对抗一千五的敌军部队,而且还有那么多危险物品,如果输了那才奇怪。
既然张佑那边已经开始行动,滦州这边就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让副官召集连级以上的军官们立即开会,其实早就已经布置好了,只是想要争取在明天日落之前占领滦州。
这个时代的军事情报其实很容易获得,比如侦察骑兵部队早就在滦州城上看到了各种旗帜。
建奴原本是大明的附属,军事设置自然与大明相似,军队无论行动还是停止,旗帜都必须清晰可见。
滦州守城的兵力总共有四支,分别是镶白旗的固山额真图尔格,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纳穆泰,正红旗的固山额真汤古岱,以及喀喇沁蒙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