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由检忽然发怒,在场的几人皆是有些不明所以。
不理会众人的反应,朱由检又转头对王承恩和方正化两人吩咐道:“你二人一人掌东厂,一人是西厂提督,给朕盯好各地的学政,出了问题,朕第一个就找你们!”
王承恩和方正化两人心里也是一凛,赶紧躬身应道:“臣遵旨!”
端起桌案上的茶盏,轻抿一口,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朱由检又对内阁几人开口道:“学政的事,暂且如此,诸卿回去后,和各部尚书、有司商议后,给朕上一道奏本,待朕御览后,若是可行就颁诏推行。”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齐齐躬身应道:“臣遵旨。”
朱由检微微颔首,转而说起了惠民药局的事。
“另外还有医政的事,你们回去也都想想,明日你我君臣再议一议。”
朱由检说完后,看了眼王承恩。
王承恩也是心思灵通,轻咳一声,对几位阁臣笑道:“几位阁老,今儿个时候也不早了,不如就先回去歇息歇息。”
温体仁等人闻言,赶紧施礼告退。
等几人走后,朱由检对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煌和郑森两人问道:“太子,郑森,你二人可看明白了?”
朱慈煌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郑森。
郑森一本正经的拱手道:“回陛下,太祖皇帝有言,‘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朝廷想要长治久安,就要教化万民,而想要教化万民,就需要设立更多的学堂。”
“之前的时候,大明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钱粮紧缺,对这些事有些顾不上,现在边疆安稳,新政也推行的如火如荼,朝廷的钱粮收入也是日渐丰盈,也是时候加强对学政的投入了。”
朱由检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这些道理都是你自己想的?”
听到朱由检这么问,郑森的小脸儿,顿时有些羞赫起来,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想到今日郑森一直和自己在一起,朱由检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拍了拍对方的小肩膀,朱由检笑道:“你说的不错,但还不够全面,但在你这个年纪,能想到这些就很不错了。”
“今日时候也不早了,朕命人护送你回府,明日早些入宫,听听医政的事儿,早些学学这些没坏处。”
“臣遵旨!”
看着躬身退出乾清宫的郑森,朱慈煌偷偷对其摆了摆手。
待殿内就剩朱由检和朱慈煌父子二人后,朱由检又对自己儿子问道:“你以为呢?”
“对朝廷大力推行官学,推行科举,你是怎么想的?”
朱慈煌小脸儿一垮,有些支支吾吾道:“儿臣……儿臣……”
见他这个样子,朱由检哑然一笑。
“罢了,你毕竟年幼,等长大一些,你就明白了。”
“王大伴。”
“皇爷。”
王承恩轻声回了一句。
“将太子送回坤宁宫吧,不然皇后也该担心了。”
“是,皇爷。”
看着王承恩领着朱慈煌离开,朱由检也站起身,对方正化吩咐道:“摆驾安喜宫。”
与此同时,文渊阁。
几位阁臣尽皆齐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