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惦记她,到底喜欢她啥哩?那年在村头,菊花猛地掀开面巾,露出那一张癞皮脸的情景如在眼前,可是自己好像并不在意哩。
他脑子里如一团浆糊似的,一会觉得自己是喜欢菊花的,一会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迷糊,怀里那绣花的面巾更是提醒他,他跟菊花隔得是多么远他根本就不知道她喜欢啥。
真要好好的想想哩!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知不觉,任由两只脚把自己带回家,奇怪的是,居然没跑错家门。
回到自家大院,正屋里传出了爷爷爽朗的笑声。
他走进屋,看着围坐在火桶边谈笑风生的家人,脸上也浮现出笑意:“说啥哩?爷爷,啥事叫你这么高兴?你老人家该不是捡了金子吧?”
李明瑞见自从回家后就忙得不着屋的小孙子,又跟往常一样说笑起来,心里高兴,拍着身边的凳子对他招手道:“长雨,过来坐。你说你都不大管事的一个人,忽然间管起事来了,弄得比你爹还忙,我都不习惯哩。刚才这话还有点往常的样子。”
李长雨笑嘻嘻地坐到爷爷的身边,懒洋洋地靠在他身上,撇嘴说道:“先前总是说人家不老成,如今人家老成了,又嫌弃人家了。”
李长风看着有些憔悴的弟弟,微笑道:“这话倒是真的。我以前总觉得他太跳脱了,那天见他跟槐子坐在酒楼上,跟人一板一眼地谈生意,我都觉得怪怪的呢,好像那不是长雨似的,连槐子也跟往常不一样了。”
说起张槐,李长雨就沉默了,刚缓过劲来的心情立即低落下来。
方氏手里攥着鞋底子,一边纳一边关切地问李长雨:“饿了没?要不要娘做些饼把你吃?”李长雨“扑哧”笑道:“娘,不是才吃晌午饭没一会么,哪哩就饿了。你还把人家当小娃子哩。”
一直以来,娘问他最多的话总是“饿不”“冷不”。
李耕田点点头道:“长雨长大喽,快娶亲了。等把你哥的事忙完了,就该帮你忙了。成家立业,你忙着立业,这亲事我跟你娘就要多操些心了。”
李长雨大吃一惊,坐直了身子问道:“谁娶亲?咋好好的就说到娶亲上来了?”
李耕田白了他一眼道:“谁平白无事说这些?还不是帮你哥定了一门亲,才说到这话上了。我们都说了半天了,又不是你回来才说的。咋了,你也想娶了?”
他难得地好心情,跟儿子开起了玩笑。
李明瑞乐呵呵地摸摸小孙子的手,对他道:“你哥说胡县令帮他保了一门亲,是清辉县高举人的闺女。我们刚才商议定了——同意这门亲,准备年后就上门提亲哩。”
李长雨惊讶地瞧着脸色有些发红的哥哥,问道:“这是啥时候的事,我咋没听你说过哩?”
李长风抬头瞅了他一眼,说道:“跟你说?你有空跟我说话么?这么些天,就算是我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也是忙着跟槐子计议那些生意上的事,满嘴不离肉、菜、铺子这些词儿;晚上回到姑姑家,还不等我问你句话,你就打鼾了。如今回来了,我想我跟爹娘说的时候,你总能听到吧,谁知你又出去了。你说,这能怪我么?”
李长雨听了很不好意思,忙笑嘻嘻地对哥哥作了个揖,说道:“是弟弟不好,竟然没把哥哥的终身大事放在心上,该死。等哥哥成亲的时候,弟弟保管送大大的一份礼。”
三个老的见兄弟俩和气的样子,都舒心地笑了。
方氏就担心地问李长风道:“长雨很累么?唉,你说你这娃儿,好好的书不念,要做啥生意,这累死累活的,你又没吃过苦,咋受得了哩。”
李耕田不悦地对媳妇说道:“他一个乡下土生土长的娃,有啥受不了的?人家那高门大户的娃儿,还不都是一样要操心干事,谁也不是混吃等死的人。”
李长雨点点头道:“娘!我不觉得累哩。哥,你见过高举人的闺女么?”
李长风微笑点头道:“去年元宵节花灯会上见过一面。”
李长雨立即兴奋地凑近他问道:“她长得啥样的?”
李长风见他那样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又不是你媳妇,你管那么多干啥?”
兄弟俩的样子,惹得一家人都笑起来。
李明瑞拍拍孙子的手,笑道:“是不该管。你只要晓得你自个的媳妇长得是啥样的就成了。长风娘,你跟媒婆好好说清楚,咱长雨这媳妇可要慢慢挑。嗯,到时候我也是要相看的。长风的媳妇咱不能插手,长雨的媳妇我这做爷爷的要亲自相看。”
方氏点点头道:“我到正月里找一趟下塘集的张媒婆,托她打听着……”
李长雨已经听呆了,急忙站起身,打断他娘的话,郑重地对爹娘和爷爷说道:“爷爷,爹,娘!我今儿要求你们一件事。”
李明瑞见孙子郑重其事地恳求,忙心疼地拉着他坐下,说道:“你这娃儿,有事说事,自家人,说啥求不乘的。来,跟爷爷说说,你要求啥事哩?”
李耕田和方氏也诧异地等他回答,连李长风也诧异——这个弟弟越来越让他琢磨不透了。
李长雨目光一一扫过家人面庞,恳切地说道:“我想求爹娘,我的亲事让我自个做主。”
一家人登时笑容僵在脸上。
过了好一会,方氏才紧张地问道:“长雨,你······你瞧上谁家的闺女了?你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