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如何看待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行为 > 第123部分(第2页)

第123部分(第2页)

李感到十分不安,立刻传令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然而这些将领们对这件事却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一则,李自成、刘宗敏等高级领导人并未认识到山海关的重要和清兵有甫下的可能,他们对大顺的天威远播非常自信得意,认为天下军队没有能对大顺军队构成威胁的。二则,损失的两万人原本就是沿路降兵与流民,有何足惜。

事虽发生,策略却没有任何改变。李自成与牛金星、宋献策议定,依旧招降吴三桂。

李自成对吴襄、陈圆圆事件造成的恶果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

陈圆圆依旧在李自成老营“休养”。对吴三桂的骤然大变,李自成更是一无所知。李自成与牛宋二人的解释是:关宁军多辽东人,夺山海关无非是想家。如同我们想回陕西一样,没什么事!大顺天朝,他吴三桂不投降,难道还会天有二日不成?

于是,一场居高临下而又盲人瞎马的招抚开始了。

首先是牛金星挥动大笔,以吴裹的口气写了一封劝降书。

这封信由吴襄抄了以后,委派明朝降将唐通带书前往山海关招降。

唐通与吴三桂有旧,自以为此行必告成功。于是带领三千兵马,赏银四万两,封吴三桂为侯爵的桂冠,并带家书一封,招摇过市,向山海关扬威而来,伊然与天子钦差相差无几。

当吴三桂接到通知后,想了一下便立即命会大开城门迎接。

唐通将三千兵马驻扎安顿于城外,只率随从抬着饷粮、冠服,逍遥入城。

吴三桂将他迎到帅府坐定。

“唐将军别来无恙?”吴三桂拱手相问。

“吴将军何必客气,你我旧交,当言知心。”

“那是自然,唐将军有话请讲吧!”

“我今奉大顺王命而来,带四万两银赏犒吴关宁铁骑,封将军为通侯,劝将军归顺李闯王,另外,我亦带来伯父家书一封,先请将军过目。”

唐通言罢,身旁随员从小匣中取出书信,双手捧到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不动声色,打开书信。

他一看字迹倒真是父亲手笔,但细一读品,发现文句绝非父亲所喜欢的直白句,而是文辞流畅,断定是别人代笔,自那封家书情况失实后,吴三桂对父亲书信情感的份量突然觉得变轻了。

他的脸色似乎不好,那封“家书”是这样写的:

三桂吾儿:

尔以身恩特简,得走闻任,非真累成功,历年岁所致。不过因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敌。此管子所以行素赏之计,而汉高一见韩彭,即予重任,均属此类。你今徒饬军容,徘徊观望,使李兵长驱直入,既无批吭捣虚之谋,复乏形势禁之力。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弄君已逝,尔父绍更。呜呼!识时务者,可以知变计。革徐无直奔汉归魏,不为不忠,子胥逢楚适吴,不为不孝。然以二者接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父计,不若反手衔壁,负锯舆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赖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戮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语云知子者莫若父,我不能为赵奢,而尔殆有疑于赵括:故为尔计,至嘱至嘱。

吴三桂看完信,温和地对唐通说:

“请唐兄台先行馆舍歇息,容我与众将商议再定,八万大兵,去留也难呵,望兄台谅三桂难言之苦衷。”

“不妨事,吴兄可慢慢商议。”唐通显得一团和气。

吴三桂召集众谋士与主要将领商议。

方献廷、胡守亮均认为在联清大事决定之前,一定要先稳住李自成,不能轻举妄动。

参将冯有威亦认为不妨纳银赏卒,麻痹住对方,何必打草惊蛇。

吴三桂认为有理,立即会见唐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