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没有出现太大偏差的话,也就是去年汉军进攻鲜卑失败,几位汉军统兵大将无一胜者,而且还将大片边塞地域丢失,吕布随着其父内迁并州,相信以其武勇,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斩露头角。
到时候,林沙肯定要过去会一会这位后来的三国第一武将!
心中有了目标,林沙看书的动力更足,他要将这处皇室藏书阁中的书籍全部印入脑海。
尽管其中没有丝毫修炼之法,可林沙依旧觉得收获极大,有关这个世界的人文地理以及天象变化,还有百家杂学的某些内容,都让他有种豁然开朗,忍不住升起游走天下的冲动。
从百家杂学的粗略记载中,他甚至敏锐察觉了一篇篇功效奇特的修炼之法隐含其中,只是可惜这些杂学记录内容不全,林沙却是没办法将隐含极深的修炼之法全部推断出来!
果然,史料记载百家宗师全都是实力通天彻地的强者,尽管这一情况很有可能有哭长嫌疑,但他们都是武道或者其它能力强者却是不争事实。
这一发现,让他对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有了更为强烈的探究欲。
足足花费了一个半月时间,林沙以其强悍的记忆力,硬生生将此处藏书阁中的万千竹简全部翻阅一遍,将其中内容全部深深铭刻于脑海之中。
知识就是力量!
别的不说,这么多的知识储存在脑海中,林沙的精神力有了明显进步。
而且这么多知识铭记于心,眼界大为开阔之余,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武道的理解,都有了大概的轮廓。
这对他以后的武力提升,以及境界晋升都大有好处!
就是对意念的运用,林沙也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只待以后一一实验并验证,说不定会有巨大惊喜等着他。
别的不说,单单藏书阁中,数量最多的儒家经典,对他的帮助和某些思绪启发都有极大助益。
不谈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林沙对此一点都不陌生,别忘了他前几个世界都在古代游荡。就算他志不在读书,可那么多年的耳濡目染,对于儒家经典的内容也是门儿清。
关键是,从藏书阁中的儒家经典文章里,他竟然粗粗领悟了凝聚文气的办法,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说老实话,以林沙的经历之丰富,还有精神力之强大,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模拟各种状态的意念模型。
要他释放刚正不阿的意念不是难事,只是想要模拟浩然正气却是没有办法,那玩意对自身意志的要求太高,而且还需要自身有足够的正气积累。
至于如何积累正气,林沙完全没有概念好不好?
他穿来这个世界还没一年时间,其中还有大半年是在周山脚下的张村熟悉情况,来到雒阳的日子不超过三个月!
这么短时间,能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加具体的正气凝练之法,可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关键是之前他不知道如何积累胸中正气,并将其转化为可以喝退邪魔,震慑一切阴暗心思的浩然正气!
这奔应是儒门各派的不传之密,只有嫡系血亲或者嫡传弟子才有可能得到查,而且还不一定十分完整。
要知道,一份从儒家经典中,领悟出的凝练正气之法,可是儒家一派的核心所在,同时也可能是某一个世家豪门的立身根本。
没见东汉末年的许多所谓大儒,在经史子集等等方面有独道见解,并且得到儒家主流认可,便足以开宗立派成一脉开山之祖!
动不动就有门下弟子数百,说不定某一儒家学派,或者千年世族门阀就是由此而来。
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林沙最近结识的大儒卢植!
这厮在儒家经典的研习之上很有收获,扬名之后便在家乡琢郡开馆授徒,大耳贼刘备跟白马公孙赞就是那时拜入卢植门下学习。
而卢植所在卢氏家族,也以此为根基,经过数百年发展,终于在隋唐之时成为大名鼎鼎五姓七望之中的范阳卢氏!
当然,那是正常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
在这个特殊的世界,儒家门人想要开宗立派,按照林沙的估计,起码也要从儒家典籍中,悟得一门修身养性凝练儒门正气的法门方可!
林沙回忆跟卢植相处的点点滴滴,还在每日的接触过程中仔细观察,确实发现了某些来哦不得的东西。
前文说过,卢植一身正气,在儒家学术的研究深度上,比起大才子蔡邕还要更进一步,达到了非常高深的程度!
不仅如此,卢植距离凝聚浩然正气,也只有半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