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各方势力间的斗争逐渐平息,中原九国雏形已现。几年后,经过数次商讨,最先立国称帝的安梧两国联合其余七国和江湖势力,剑指北磬,将北磐彻底逐出了中原。
战后,各国休养生息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各国的江湖势力上。江湖势力无法与一国之力抗衡,为了门派弟子安危,也为了门派的将来,各门派逐渐被所在地的国家纳入囊中。
此时的琰国元气大伤,琰帝又在迎战北磐时战死沙场,而琰国境内的几大江湖门派却是周边各国中实力最强的。距琰国最近的梧国和褚国甚至将橄榄枝抛向琰国的几大门派,希望他们归自己所有。
琰国当然不能允许这种分裂国土的行为发生,但几大势力强势,其中又有神医谷、宫门等常年半隐世又手段莫测的存在,彼时孱弱的琰国皇室不敢发兵强占。
无奈之下,当时年轻的琰帝和太后与琰国属地的几方江湖势力达成协定,几方势力归入琰国,只要不生事,琰国便会给予他们最大的便利。
自此,琰国的江湖势力地位开始超然起来,鼎盛时甚至能与朝廷分而治之。
而当初那些白身加入战争的有志之士,除了投靠朝廷加官进爵的,也有不喜朝堂纷争靠自身的积累建立起自己的家族的。
当年对抗北磬有功的黎家双子,长子入朝为官,次子不喜拘束各地行商,打下了黎家最初的基业。而这位各地行商的次子,便是女主黎靖瑶的外曾祖父。
几年后,无锋横空出世,让江湖人心惶惶。江湖乱象是朝堂之人喜闻乐见的,但朝堂的局势也不容乐观。琰帝无才,做守成之主都勉强,琰国朝政为几个世家大族把持。
换句话说,琰国的朝堂势力和江湖势力各乱各的,但又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偶尔有些摩擦也很快被压下。毕竟江湖势力不想对上朝廷的军队,几大世家没有把握对江湖势力动手,省得伤了自身反被政敌拉下马。
琰国乱成这个样子,周边的国家不是不想分一杯羹,但以四十年前为例,褚国向琰国出兵,琰国内斗的正欢的各个势力顿时偃旗息鼓,一致对外起来。
几大世家迅速整合了军队,推了一位皇子领军;江湖各家的珍贵药品、毒药、暗器,机关、医术高明的医师、武功高强的侍卫等纷纷送到前线,就连无锋都派出了刺客刺杀了当时褚国的几位将军,让琰国军队把褚国打得节节退败,主打一个乱中有序,势力杂,玩得花。
自此,中原其余八国,再也没有敢小看琰国的了。
而经此一役,琰国的朝堂和江湖势力更加默契起来,几大世家占领了几处军事经济要塞,江湖势力基本不会入驻这些城池;而其余地方,便任由江湖势力自由发展,只要不越线,朝廷就不管。
黎家作为既有人在朝为官,又与江湖密不可分的家族,靠着其特殊性与几代人的努力,将黎家发扬光大,几代下来也能称一句世家。
只是后来,为官的那一脉在黎靖瑶外曾祖父兄长战死沙场后,后辈中出色的男丁也接连早逝,这一脉便逐渐没落下来。到黎靖瑶这一辈,分家后,一支前往琰褚两国边境处驻守再不回京,一支留在天阳城由黎靖瑶一脉照拂。
而黎靖瑶这一脉亦是人丁稀薄,黎薇是黎老家主独女,黎靖瑶是黎薇独女,而黎薇去世时,黎靖瑶才六岁,只能在苏珩的帮助下勉强守成,黎家一时间低调下来。
无锋出世,在几大势力因各种原因或分崩离析或低调隐世后,仅剩半隐世的宫门可以与之抗衡。于是琰国的其余江湖势力又一分为三,要么倒向宫门,要么倒向无锋,要么解散后归入民间,由朝廷管辖。
江湖逐渐势微,朝堂却在几大世家的管理下日益平稳,若非无锋势大猖獗,朝廷早已对江湖下手。
两年前,为夺取黎家家业,黎靖瑶生父许书杰联合无锋对黎靖瑶下了杀手,黎靖瑶不敌,重伤后武功尽失。
为避免被继母送去联姻,黎靖瑶代替继妹黎姝进入宫门参与选亲。
进入宫门后,黎靖瑶帮助宫门肃清了内部的无锋,宫门投桃报李,用出云重莲治好了黎靖瑶。
痊愈后,黎靖瑶与宫门和隐世多年正寻谋出路的同州白家达成合作,准备展开对无锋的围剿。
只是与无锋开战,若是两败俱伤的话,朝堂很有可能会趁虚而入,到时候江湖世家危矣。为避免沦为朝廷的鹰犬,三家只能一边准备一边等候时机。
一年前,趁老琰帝病重,各方兵马无法随意调动之际,无锋被宫门、天阳黎家、同州白家联手歼灭,三家迅速整合了无锋的产业实力大增。
又因三家公布半月之蝇的解法,让许多江湖势力摆脱了无锋的掣肘,三家的声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有三家领头,江湖颓势尽去。
反观朝堂,因为老琰帝病逝,新琰帝刚刚继位,平稳多年的朝堂再次乱了起来。
同为一国,朝堂与江湖一直泾渭分明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黎靖瑶提出以医道联盟为缓冲,让朝堂与江湖有所交集。
琰国医道自神医谷灭门后逐渐衰微,琰国皇室及各世家不得不高价购买他国的珍贵药品。然而此时新琰帝刚刚继位,国库空虚,没有能力再去购买药品,于是黎靖瑶的提议一提出,便被朝廷接受,在朝堂江湖双重使力下,医道联盟的雏形很快被搭起来。
但朝堂之人不可尽信,为避免之后被朝堂之人过河拆桥,在琰国医道联盟开始正常运作后,黎靖瑶便将其托付给师弟宫远徵等人,自己则踏上了与他国结盟的路途。
由于琰国与褚国是宿敌,所以第一站被定在了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