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光纤之父高锟的贡献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乎聚沙成塔,除非我们能用极高的速度进行并能妥善控制。最重要的是让物料在受控制情况下进行自行组装,这才能造出有用的物料。目前唯一成功自行组装的物料,是在晶体表面进行的晶膜成长(epitaxial growth),这层薄膜只有一粒原子那么厚。

利用单原子成长技术,也可制成立体的碳管和碳球。用这方法制成的物料往往有出乎意料的物理和化学特质。在生物科技范畴,曾就蛋白晶体进行过试验,意味我们有可能制成新的蛋白。

纳米器材如马达和磁力感应器也接受过测试。这些器材对环境感应敏锐,可做成新的感应器,而且因其体积极小,可以放到血管之内,监察血液的流动和其他重要健康测试。

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科技可以让我们制造新的物料,这些物料的机械特性,将远远超越现有的物料。如果这些物料可以更耐用,强度与重量比远高于钛金属,而生产成本也低,许多日常用品也就会有全新的设计,令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多姿多彩。如果这些物料不会污染环境,还有助解决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后语

资讯科技、生物科技和纳米科技的发展仍在婴儿时期,正因其新,也引来我们的疑虑,尤其是新科技的运用会大大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固有的观念会受到挑战。若贫者与富者、知识分子与文化低下阶层、买方与卖方欠缺了解,迅速的资讯流动只会令社会更为分化。复制人类很快便会实现,如果人类的寿命倍增,但经过基因改造的人类和动植物不是我们预期中的那个模样,又由谁来收拾残局,恢复法纪和秩序?新的物料用途广泛,人类的才智可以尽情发挥,以前不可能的现在都变成可能,问题是,科技将带领我们到什么地方?

也许有一天地球会被一颗陨石撞毁,也许有一天太阳会冷却,变成一个黑洞。一切复归沉寂,有谁会知道人类曾经存在?但人类的精灵会存在于宇宙间,在下一次导成肉身时重现,我想,到时我们也许会再次相聚,细诉离情呢。

好了,我述说这一大段故事,旨在说明科学研究如何进行,而一个新颖的意念,要经过多少时间才会化成一件可用的产品。科学的发展,要汇集许多人的努力和智慧,才会开花结果。其间需要的是坚持和共同的信念。

在光纤的研究上,我是先行者之一,但最终产品的专利权,却没有为我带来分文。许多人都问我相同的问题而且同样认为:“噢,你一定很富有了,他们一定给你很多专利税。”

其实不然。一般来说,雇主给你工资,他就拥有你的劳力和时间。做研究与开发工作也是一样,你在实验室里想出的念头,拥有权就属于公司,如果这些念头对公司有用,公司在年终也许会给我分一点花红,又或者加我的人工,升我的职。爱挑剔的人也许会说,公司这样做是为了把我留住,怕我辞职把新想法带到敌对的公司。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做一份完全投合自己兴趣的工作,令工作也变成近乎一种娱乐。你的工作为你带来终身的乐趣,而且你还得到报酬,夫复何求?现在尽管我已退休,但对过去曾从事的工作仍维持一定的兴趣和参与。

服务ITT的三十五年间,我的职位拾级而升,薪酬也随之增长,已到了非美裔人员所能达到的最高极限。公司可谓待我不薄。退休后,我还得到终身的长俸。我对通讯业的贡献,获得同行专家的确认,来自全球各学会和组织的奖赏、奖牌、赞誉和公开表扬,是我最大的收获,能够在历史留名,我于愿已足,专利税云云,何足道哉?

能够活着进入人类历史的新世纪,我深感庆幸。在21世纪,研究与开发更显得任重道远,我将继续研究如何将新的工具应用于新的环境。将工作目标放于全球,独立思考,也已获得世人的重视。

我对三种新兴科技的概述,只是指出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未来方向,我的经验,也只是说明,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为了未来的福祉,我们仍需努力,为种种问题寻求答案。

Chapter09 出掌中大(1)

“各位老师们都定必会对自己专业范畴内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将竭尽所能,为各位缔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各位在学术上更见精进,在培育学生上更有所成。”

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期间,香港尚未回归,我在1972年飞往苏格兰爱丁堡出席英联邦大学会议。这个会议每四年在不同地方举行,交流经验和意念。部分与会者获邀发表论文,我的论文题目是《香港填海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一天,与一位加拿大大学的新任校长谈得兴起,我向他提出了一条交浅言深的问题。

我说:“作为一位新任校长,你有什么大计。”

他沉思了一会,严肃地回答:“加拿大的大学都已地位卓著,我新任校长,倒想带来一项改革,这项改革,相信会令大学更上一层楼。我相信我获得信任,可以完成我的目标。”

他继续说:“一所成功的大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建立威望。我是大学的守牧者,要确保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引导他们的同时,更要推动他们团结一致,向更高的领域迈进。”

他的话令我感受甚深。

出席这次会议,我在不知不觉中获益匪浅,对日后肩负同样的责任很有帮助。当时,我还未决意长期从事学术工作,只是打算从我的科技工业生涯开一阵小差而已。

1986年春天某日,一封信封面注明“私人密函,非收信人不得拆阅” 的函件放在我的台头。我的秘书把它放在台的正中,让我一眼便看到它。她准会感到好奇,但她的专业操守让她做应该做的事,就是把信放好。

信中说,本大学的校长将于年内退休,校长遴选委员会主席诚邀阁下申请有关职位。信由香港中文大学发出,十多年前我曾在那儿任教。

这封信来得有点意外,虽然一年前我刚获中大颁发的荣誉工程学博士学位,以表扬我对工程学及十五年前替中大建立电子学系的贡献。

名誉学位颁授仪式对我来说是一次愉快的经验。我与其他三位荣誉博士获最高规格接待,在留港两日期间校方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美芸与我入住香港中区最顶尖酒店的套房,在房间里可饱览迷人的维港景色。

颁授学位典礼上,我们随长长的教学人员队伍鱼贯进场。他们都穿上各种样式的学袍,显示他们都是来自全球学术机构的精英。内行人一眼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渊源,那自然都是出自世界的最佳学府。走在我们前头的是校长和校监,当时校监按例是香港的总督。在中大任教期间,我也曾是教员行列中的一人,但混处其间看着每名学生上台接受学位,未免觉得有点劳累。现在,到我坐在台上,等待在校监前躬身接受学位,深深感受到庄严仪式的光宠,而所有毕业同学,也应分享一分成就感,并对曾致力教导他们的师长心怀感激。能代表其他荣誉学位得主在仪式上发表讲话,也是我一份额外的光荣。

在特别为荣誉博士举行的晚宴上,有更多人发表了讲话。但校长从没暗示他和其他高级行政人员正在物色继任人选。他们有没有把我当做心目中人选之一,恐将无法稽考。

在收到那封意外的来函后,立即便有多位来自中大的“密使”与我联络。他们向我详述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并鼓励我提出申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