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说他最后以囚犯的身份抵达罗马,等候审判。他的朋友路加医生为他写抗辩书呈给法官,也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保罗那次无罪开释。后来他就远赴西班牙,传统深信保罗去了西班牙,并且再度探访几个地方,像是克里特、尼哥波立,还有几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后来,他跟耶稣一样被出卖了,他被一个叫做亚历山大的铜匠出卖,结果第二次被捕。当时的罗马皇帝是尼禄。他匆匆被带走,甚至来不及带走他的笔记本还有他的外套,在《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我们会再谈到。他在信上写说:请把我的外套带来,这里很冷;还有我的笔记本、日记请把这些东西带来。以上就是保罗的生平简介。
但是,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先说他的外表,他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他个子矮小,paulus这个名字意思就是指“小”。他有o型腿、鹰钩鼻、秃头,眉毛长到眉心,眼睛长得很奇怪,双手粗糙,外表实在是不怎么吸引人。想像一下,如果有一间教会在考虑要不要聘保罗为传道人,却听说这个人的相貌长得奇怪。他很少在一个地方久留,他常常冒犯人,曾经被警方逮捕、也入过狱,讲道的时候非常的执着,又未婚,靠帐篷业谋生,会众因他分裂,而且他还说方言。各位,如果教会收到这种履历表,你想,他们会觉得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牧者吗?由此可见,上帝的选择和人的选择大大不同。
以色列人当年学到了教训,他们选择外表英俊高大的扫罗,但是上帝选择大卫。如今上帝拣选这个矮小又其貌不扬的人,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宣教士,大大影响接下来的两千年历史。神的选择跟人不同,保罗这个人在信仰上有无比的热诚,圣经称之为“火热”,全然摆上的热诚。他专心一意,他全神贯注。他说:“我只有一件事。”他没有结婚,他没有家人,他也以自身的经验劝别人不要结婚。他说这样才能够专注在上帝给他的呼召。他有无比的勇气,能够控制自己的怒气。我们在研读他的书信的时候,会看到保罗有些信的措辞十分强烈,真应该写在防火信纸上才行。看懂他意思的人,会觉得真的起火了。各位知道吗?我每次在教会听到人念那些经文,都会很生气,因为念起来毫无感情,
保罗有一些书信措辞强烈,充满感情,甚至是怒气冲天。你如果读我的《加拉太书意译本》就晓得保罗说话有多直接,有多么不客气了。但是,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充满关心和怜悯,是一个会流泪的人。但是想了解真正的他,不能从人性的特质来看,从他的书信可以看出他活着的目的。我写下三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保罗真正的一面。这是我昨天才写好的,刚刚出炉的。
我认为有三件事是保罗一生的原动力,对保罗的一生这三件事就是:基督、福音和恩典。基督:保罗这个人完全是为基督而活;他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自从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遇见基督,心思意念就完全被基督占据,所以他能够说:我若死了是于我有益。他说:“我渴望离世与基督同在,那是好的无比的事。”他的态度并不是时候到了我就离开,而是渴望离世,渴望一死。因为他是为基督而活,他若死了就会更接近基督。他自称是基督的奴仆,他说:祂买赎了我,我是押的奴仆。他常在书信开头自称:使徒保罗、耶稣的奴仆。古代的奴仆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完全属于主人的,没有自己的时间、金钱,完全属于别人。保罗却自称是耶稣的奴仆,但是他也自称是基督的使者,基督的使者,既处高位、又处低位,这是很特别的组合,既是奴仆、又是使者。他以身为使者为荣,又以身为奴仆为荣。在这里我要提一件事,你会发现其实很有关联。保罗很少谈到基督在我里面,在他的书信中大概只有一两次提到“基督在我里面”,但是有几十次他提到“我在基督里”,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老是说基督在我里面,就是把耶稣变小放在我小小的心中,应该是小的放在大的里面,了解吗?保罗每一次谈到圣灵几乎都是说:“圣灵在我里面”,但是当他谈到基督的时候都是说“我在基督里”。
几年前我跟一个德国牧师交谈,他说他在一九三零年代参加了希特勒的青年团,加入的时候,他站在一个德国军官面前,军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报上名字;军官又问他说:你住在哪里?他说我住在汉堡市;军官说:答错了,你住在哪里?他说:我住在德国;军官说:答错了,你住在哪里?他说:我住在第三帝国;军官说:答错了,你住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你要我怎么回答呢?军官说:你要回答我住在希特勒里面。“我住在希特勒里面”,那位德国牧师对我说:后来我就开始住在基督里。各位,你们可以看出那种绝对的奉献心志。我只是想提一下这点。我比较喜欢听到别人说:我住在基督里,而不是基督在我里面。因为基督比较大,我们是在祂里面,我们是在基督里才能得到一切福分,我们是在基督里才能享有一切福分。我只是想提一下这一点。
但是保罗是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保罗的心里想的是不管他在罗马帝国的哪个地方,他都是住在基督里。
保罗生命中的第二大原动力就是福音,只要能够传福音,他什么都愿意去做,所以他连入狱都可以觉得很喜乐。他说:我虽然受到捆锁……,他在《腓立比书》中说:我和罗马士兵铐在一起,他们每八小时换班一次,每一天有三个人被铐在旁边听我讲道。他说:现在凯撒家中有人信主了。他说:我虽然受到捆锁,但是上帝的道并未受到捆锁。有些人趁他入狱的时候抢了他的讲台,他们传讲福音是为了跟保罗竞争,保罗入狱,他们很高兴,因为可以抢他的讲台了。保罗在《腓立比书》中说:有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但是他却赞美主,因为福音被传开了,只要是传福音我不在乎他们的动机。保罗是一个为福音而活的人。他说:我欠每个人福音的债,他不是把传福音视为责任,而是视为债务。
如果你发现治疗癌症的方法,你和所有的癌症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会欠他们,你不能不告诉他们,对不对?你不会觉得有义务告诉他们吗?保罗说:我欠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债,我欠了世人的债,我欠他们。保罗为了福音的缘故什么都愿意去做,所以,保罗成了一个使者,到处向人传讲上帝在基督里的作为。
我要用两个词来形容保罗的福音,他传讲的是“末世”的福音,“末世论”这个词很难念,Eschatology这个词源自希腊文的eschaton,意思指的是“未来”。我说保罗传的是末世的福音,我是指那是关于未来的福音,未来侵入现在。我们如果忽略福音的未来层面,就等于忽略福音本身,福音不只是讲人生在世的好消息,也是讲未来世界的好消息,将来我们会有新的身体,是讲耶稣再来的好消息。
这个月稍后将会举行一场会议,会有来自六十国的传道人出席,这些传道人他们都很关心福音的未来层面,这方面一直被英国的教会忽略。我们没有高兴地期待耶稣再来,也没有高兴地期待天国,我们的心思意念完全被今生的问题占据了。但是福音是跟未来有关,将有一个国度来临,将有一个王来临。保罗从头到尾都将福音视为现在就可以享受的未来,我们是一群活在明天的人。
另外一个形容词是,保罗的福音是道德的福音,他对只拯救灵魂却不能改变生活方式的福音没有兴趣。保罗的福音是关于未来的福音,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来的福音,这我以后会再谈。
保罗的第三个原动力是恩典。保罗永远忘不了,耶稣竟然在他前往迫害基督徒的路上拯救他,他永远忘不了耶稣的恩典,他根本就不配得这个恩典。如果耶稣照他应得的对待他,他早就下了地狱,他永远忘不了这份恩典。这就是恩典,将你不应得的恩惠白白地送给你。《罗马书》有一句话最能够传达这个意思,保罗说:在我们还做罪人时,基督就为我们死。这样形容保罗再恰当不过了,他当初是个敌人,使出浑身解数来对付基督徒。基督却说:我要用你,你要做我的使徒。这个恩典带来感恩的态度,你可以看出保罗一切的努力都是出自于感恩,他本来应该受罚,但是却得到了恩典的对待,主耶稣的恩典成了保罗他一生的原动力。
其实除了这三个原动力,还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我觉得这是保罗生命中的三大原动力,基督是最大的原动力,他在基督里;福音是他最渴望、人人都能够得到的;上帝的恩典则是激励他的力量。
现在来看看保罗的书信,保罗是史上最有名的书信作者。如果你喜欢阅读书信,一定会喜欢新约圣经,因为新约圣经里有很多书信。犹太人其实是很少写信的,古代的犹太人他们很少写信,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土地小,不需要写信;而且写完信以后,寄信的花费很大。在罗马帝国的时候,有皇家邮递服务,但是仅限于服务罗马官员,一般人、一般的平民百姓不能使用这项服务。你可以写信,但是写完信以后,必须找一个信差,老远的帮你把信送去,所以不可能常常写信。如果亲戚住在附近可以直接去找他,或者是请经过他家的朋友捎个口信,因此,古代的以色列人他们很少写信。罗马帝国倒是有很多人写信,但是通常是官员或者是请得起信差的有钱人。当时没有邮递服务,所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才会写信。
写信不会只说一些想念的话,不会去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明信片,一定是有重要或者是严重的事情才会写信。当然,保罗的每一封信都是为了解决棘手的问题。
古代的书信通常很短,只用一张莎草纸,而且顶多只有二十个字。但是有的时候会多粘一张纸,然后把它卷起来,这样信就可以写长一点。保罗的书信在古代来说算是最长的书信,他的书信平均有一千三百个字,这是很长的信。想象一下,在一长条的纸张上写信,卷起来一定很可观。他的《罗马书》多达七千一百一十四个字,这可以说是古代最长的书信。
我们相信保罗很用心在写信,他的书信都有既定的格式,想象一张纸像这样把它卷起来,想当然耳,首先应该要写上寄件者的名字,这不是比较有道理吗?我们为什么都把寄件者的名字放在最后呢?我有的时候会收到长达二十页的信,他们一定以为我闲着没事做,寄件人把名字写在最后,所以读信前得先翻到后面看看是谁写来的。古时候的人先写寄件者的名字,这样做有道理多了。“使徒保罗、耶稣的奴仆”,接下来是写地址,所以信差只要稍微打开书卷就够了,如果他想拜读一番当然也可以。反正首先是姓名和地址,比如,保罗写给以弗所的圣徒,接下来是写问候语,一般书信都会有问候语;再接下来是祝福的话,但是保罗往往就为对方祷告,没有讲一些祈福的话。他会说:我为你们这样向上帝祷告。再接下来保罗就是称赞收信的对象,称赞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能够开心地读信。有趣的是保罗总是尽可能的先称赞对方,然后再谈他想要谈的问题,这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你想要批评某一个人,可以先称赞一下对方。《启示录》中给七个教会的信是耶稣亲自写的,也是采用相同的模式,先称赞、再批评,这是基督徒应该有的做法。称赞完对方之后就开始切入信的主题,讲完之后,再做一个总结,用一句话为这封信做个总结,然后再给一些问候语,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当时的人大多不会亲笔写信,你应该在图片上看过印度人写信的情形,都是请人代笔。在希腊文化中都是请书记代笔,保罗他并没有亲自执笔,而是口述,请书记写下来。这书记有的时候是西拉,有的时候是别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表示信是口述而非文字,了解吗?新约圣经大多是先口述再书写,想象保罗走来走去,吩咐书记告诉对方这个、那个,好像当面跟对方说话,内容确实十分的口语化,没有咬文嚼字,的确十分口语化。
我的岳母高龄九十八岁,她今年过世了,这次她没有撑过。但是她最后写的几封信讲了很多消息,她对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记性超好,比我们两个都好。她写那些信的语气,就好像当面告诉我们,她的曾孙子女怎么样、怎么样,她有很多曾孙子女。保罗写信就像这样,他是在跟对方说话,而不是在写文章。保罗他写信是因为不能够亲自去拜访,但是这跟当面讲的效果一样,因为他是用口述。走来走去好像是在跟会众讲话,差别只是写成了书信。写成了书信,变成文字而已,他几乎每一次都会在最后签名。
保罗患有眼疾,我们不太清楚实际状况如何吗,但是他写的字体很大,保罗他在《加拉太书》最后说:你们看我亲手写的字多大。我们下一次谈《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时候,会发现保罗之所以开始签名,是因为有人仿冒他的签名写信,结果造成了许多伤害,帖撒罗尼迦教会就收过一封仿冒信。所以保罗很小心的说你们看我亲笔签的名,如果信上没有我的签名,千万别相信是我写的。魔鬼骗人的把戏实在是很多。
在新约圣经里,保罗写过三种书信:第一种是写给个人的信,《腓利门书》、《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第二种是专论书信,是写给教会的;我所谓专论是指针对教会的某一个特别情况,教会有某个情况需要他写信解决,了解吗?所谓专论就是这个意思。第三种是一般书信,像圣诞节收到的那种信;一般书信是什么样的信?通常是印刷的,会详细报告家人的情况、谈到怎么过节等等;这种信是给大家传阅的,跟读者没有关系,不是针对读者的情况而写的,内容是一般性的讯息,不管寄到哪里都适用。像教宗偶尔就会写这种信,我们称这种信为传阅书信。你寄过圣诞书信给亲友吗?内容都在报告家人的情况,影印很多份寄给大家,宣教士也会这么做,这是一般性的书信。其实这种书信保罗只写过一封,是哪一卷?对,是《以弗所书》不是《罗马书》。《罗马书》是针对罗马教会的某个情况而写的,但是只有《以弗所书》没有谈到特定的问题,而是谈到基督徒该有的信念和行为,这是很值得研读的一卷书信,适用于每一个基督徒。
但是专论书信就比较难以解释,也比较难以应用,因为这种书信只能看见单向的沟通而已。我上次谈过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听过别人在讲电话?你永远只能够听见其中一方讲话,你猜得到他们双方在谈些什么吗?如果你听到这个人讲电话的时候说:换做是我,会找律师来解决。你能想象电话那一端的人他到底在电话里讲了什么吗?什么样的情况呢?是破产吗?是被警察误抓了吗?还是被邻居骚扰?无从得知。如果你听到有人讲电话说:我很高兴你完全好了。你心想:什么好了?是受到惊吓吗?是生病吗?是丧亲之痛吗?你不会晓得真相。专论书信就像这样,是针对某一个情况而写的,我们唯一的资讯就只有那封信而已,你必须要猜想那个教会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需要读这封信,了解吗?
如果你听到别人在讲电话的时候,来猜猜他们在谈些什么。你好,来啦?恭喜你呀!哎,有多重啊?什么颜色啊?可别让你太太碰它,你会发现它很耗油,在履带式机械中这算是很快的了,不过,你是开在粘土上吗?也许我也应该买一台,再见!他们在讲些什么啊?呵呵,牵引机!有多少人猜对了?好!有多少人一开始以为我在讲婴儿?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吗?
读书信的时候就像这样,随时要猜想对方的情况。哥林多教会怎么了?加拉太教会怎么了?你需要拼凑出一幅画来,要像侦探一样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其实很好玩,你可以知道很多事。比如保罗写了两卷书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其中一卷书信的语气热情,另一卷书信的语气却冷淡。为什么一卷那么热情?另一卷却那么冷淡?为什么语气变化这么大呢?这些都是线索。所以,我说读圣经的时候要完整地读完整卷书。你可以跳着读《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但你必须整卷读完,才能了解含意。
当然,我们也有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和这些书信的背景相隔两千哩和两千年,所以需要费点心思去了解。我们必须要找出其中的原则,然后应用在今天的生活上,比如说我们在谈《哥林多书》的时候,会谈到女人戴帽子的事。保罗这样讲是什么意思?如何应用在今天的生活上?我看在座没有人戴帽子,是男人要戴、还是女人要戴?有没有说应该要怎么戴?我们必须把当中的原则应用在生活上。
有关保罗和他的书信,我最后再提两点:第一,感谢主,新约时代的教会并不完美,这对我们不但是一个鼓励,而且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都没有问题,今天就没有保罗的书信。正因为哥林多教会充满恩赐又充满血气,才会有哥林多前书十三章这爱的诗章。如果不是他们常讲方言,我们不会知道这些真理。所以正因为他们有问题,保罗才不得不写信,而且还占了新约圣经三分之一的篇幅。所以感谢主,新约时代的教会并不完美。
但我要分享的最后一点是,世界上没有什么其他宗教会把书信纳入神的启示。各位想想,为什么上帝要用书信作为祂所启示的经文呢?这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做法。人们写给人们的书信,竟然成了上帝的话。我们习惯把圣经中的书信看做理所当然,但其实这是史无前例的,上帝为什么用书信来向我们传达祂的话呢?保罗当初写这些信的时候,根本没有料到将来会纳入圣经,在新约圣经的后面的《彼得后书》,彼得称保罗的书信为圣经。所以,早在新约时代就把保罗书信视为圣经,但是保罗根本没有料到会这样。
上帝为什么用书信来传达祂的话呢?我相信有两个理由:第一是,这让上帝的话有亲切感。书信给人亲切感,是针对人说的话。上帝的话是向我们说的,用书信可以亲切地向人传达信息,书信有亲切感,同时充满感情,有交心的感觉。上帝要用保罗的书信向我们传达祂的话,因为有亲切感。我们如果亲近保罗书信,就是在信仰上亲近上帝。
第二点是,上帝的话非常实际。书信都是在讲实际的事,跟日常生活、需要、婚姻、奴隶、还有子女、工作等等都有关系,这些事都在书信中可以谈到。上帝要用实际而且又亲切的方式,来向我们传达祂的话,好让我们不至于在哲学和神学上钻牛角尖。
有太多圣经学者把神学当做学问来研究,他们关在大学课堂的象牙塔里,讨论什么是基督教,所以德伦主教才会提出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那些都是课堂上的产物,上帝不用授课的方式,而是用书信来传达祂的话,是不是很棒?也许你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也是昨天才想到的,我觉得实在很棒。
读《圣经》最妙的一点,就是可以不断有新的体会,年老时候的体会跟刚信主的体会一样,又新又美好。我忍不住说:感谢主,你用书信向我们传达真理,书信中的真理又亲切又实际,这正是主你要的,你要一个亲切又实际的信仰,所以你没有给我们教材,新约圣经里没有一篇是保罗讲课的教材,但是却有很多保罗的书信。
下一次我们要谈《帖撒罗尼迦前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