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户乙(小声嘀咕):殿下有所不知,我们的家底也不厚实,借出粮食,往后自家生意怕是难以为继。
-县令(战战兢兢,赔着笑脸):各位,太子殿下都亲自过问此事了,咱们还是得想想办法。这要是百姓一直闹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林恩灿(眼神一凛,看向富户乙):生意难做?难道比百姓的性命还重要?你们若肯慷慨解囊,本太子定会铭记,日后也会在朝廷为你们美言。可若是一味推诿,别怪本太子不顾情面。
-富户丙(犹豫片刻,开口说道):殿下,不是我们不愿帮忙,只是这借出的粮食,何时能还?我们也得为自家生计考虑。
-林牧(拍案而起):你们还想着回报?百姓受苦时,你们就该无条件伸出援手!待此事平息,朝廷自会有妥善安排,还怕这借出的粮食没着落?
-富户甲(面露犹豫,看向其他富户):这……既然殿下都这么说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只是不知这借粮的具体数量和归还期限,还望殿下明示。
-林恩灿(靠向椅背,神色稍缓):具体数量,会根据百姓受灾情况和你们的家底合理安排。归还之事,朝廷会给出明确方案,绝不会让你们吃亏。但前提是,你们得先顾全大局,解百姓燃眉之急。
富户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眼神,大堂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林恩灿锐利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那目光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
终于,富户甲咬咬牙,站起身来,拱手道:“既然太子殿下如此重视,为了百姓,也为了这一方安宁,我愿借出五百石粮食。”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要知道,五百石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富户甲在县里虽家底殷实,但如此慷慨,也实属难得。
林恩灿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甲员外深明大义,本太子记下了。日后定不会亏待你。”
富户乙见状,也不甘示弱,连忙起身说道:“殿下,我愿借出三百石。”
其他富户见状,也纷纷表态,尽管借出的数量有多有少,但在林恩灿和林牧的威严与劝说下,都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一会儿,便凑齐了两千余石粮食。
林牧看着这些承诺借粮的富户,心中稍感欣慰,但仍严肃地说道:“各位今日的善举,百姓们定会铭记。但若是日后发现有人暗中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即便他是皇亲国戚,本皇子也绝不姑息!”
富户们纷纷点头称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林恩灿趁热打铁,对县令说道:“你即刻安排人手,将这些粮食分发给受灾百姓。务必做到公平公正,每一粒粮食都要送到百姓手中。若有克扣贪污,定斩不饶!”
县令吓得连连称是,忙不迭地去安排分发粮食的事宜。
林恩灿又转头对林牧说:“牧儿,借粮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天下商行的问题,让粮价彻底稳定下来。”
林牧点头,眼中透着坚定:“哥,我明白。我这就和灵狐、灵雀继续调查,早日揪出他们的罪证,将幕后黑手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县衙外的百姓们得知富户们愿意借粮,顿时欢呼雀跃。一位老者满含热泪,跪在地上,朝着县衙的方向叩拜:“太子殿下英明,真是我们百姓的大救星啊!”周围的百姓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感恩之声此起彼伏。
而在天下商行内,大当家得知林恩灿插手此事,并且成功说服富户借粮,脸色阴沉得可怕:“这林恩灿,真是坏我好事!看来,我们得加快行动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似乎在谋划着什么新的阴谋。
林恩灿目光坚定,大手一挥,朗声道:“不用借,我买!”众人闻言皆是一愣,林牧眼中满是诧异,不禁出声问道:“哥,这是为何?借粮能解燃眉之急,还无需动用太多钱财。”
林恩灿神色沉稳,耐心解释:“借粮虽快,但终究是人情,百姓会觉得亏欠。用买的,既能让百姓有尊严地度过难关,也让富户们安心,日后不会因借粮之事产生纠纷。”林牧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对兄长的远见卓识深感佩服。
林恩灿随即唤来灵狐,此时的灵狐已化为人形,一袭青衣,风度翩翩。林恩灿郑重吩咐道:“灵狐,你速去县衙,告知众人,谁拿出粮食,都仔细记着账,届时到我太子府取钱。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办好。”
灵狐拱手领命,身形一闪,如一阵清风般消失在众人眼前。不多时,灵狐便来到县衙,此时县衙内正为借粮的具体分配忙得焦头烂额。县令看到灵狐突然出现,先是一惊,待听明来意,不禁面露难色:“这……太子殿下此举虽好,但如此大的开销,太子府能承担得起吗?”
灵狐神色淡然,微微一笑:“县令大人不必担忧,太子殿下既有此决定,自然有万全之策。您只需按吩咐行事,将粮食尽快分发给百姓即可。”县令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转身去安排记录账目和分发粮食的事宜。
消息很快在富户间传开,富户们听闻太子殿下要高价购买粮食,纷纷心动。原本还有些顾虑的富户,此刻也不再犹豫,纷纷将家中囤积的粮食运了出来。一时间,县衙门口车水马龙,一袋袋粮食堆积如山。百姓们看着这些粮食,眼中满是希望,对太子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
而在太子府,林恩灿正与林牧商议着后续计划。林牧一脸敬佩地说:“哥,你这招实在高明,既解决了百姓的粮食问题,又安抚了富户,还彰显了皇室的担当。”林恩灿笑了笑,说道:“这还只是第一步,天下商行的问题一日不解决,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宁。我们还得加快调查进度。”两人正说着,灵狐返回,将县衙的情况详细汇报。林恩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很好,接下来,就该轮到天下商行尝尝苦头了……”
当百姓们得知太子林恩灿要自掏腰包买粮,而非借粮时,整个县城都沸腾了。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太子的善举,脸上满是感动与感激。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眼中噙满泪水,双手合十,对着太子府的方向喃喃祈祷:“太子殿下真是菩萨心肠,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本以为要在这粮荒中饿死,没想到殿下竟用这般周全的法子帮我们。愿老天爷保佑殿下,一生平安顺遂。”旁边的年轻人也不住点头,激动地说:“是啊,以前只听闻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如今看来,更是心怀天下。用买粮的方式,不让我们背负人情,这份尊重,太难得!”
集市上,几个汉子围坐在一起,一边搬运着即将分发的粮食,一边感慨:“太子殿下此举,既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又顾全了咱们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好官,不,是好太子!以后若有需要,我这条命,就是太子殿下的!”
学校里,教书先生也借此机会,向学生们讲述太子的义举:“太子之行,是为楷模。他以百姓之心为心,用智慧与担当,化解这粮价危机。你们日后也要立志,做对国家、对百姓有益之人。”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眼中满是对太子的敬仰。
在分发粮食的现场,百姓们排着长队,秩序井然。每个人领取粮食时,都对着县衙的方向深深鞠躬,口中念着对太子的感谢。这一场景,温暖而动人,而太子林恩灿的善名,也随着这一袋袋粮食,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人心。
林恩灿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从今日起,但凡有谁敢比现在的粮食价格高出一分一毫售卖,无论他是谁,背后有什么势力,都给我直接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县衙大堂内回荡,让在场的县令和一众衙役都心头一震。
县令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开口:“殿下,这天下商行势力庞大,在各地都有眼线,若是贸然抓人,只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到时……”林恩灿眼神一凛,打断了县令的话:“有本太子在,何须惧怕他们!他们哄抬粮价,祸害百姓,本就罪无可恕。如今若还敢顶风作案,就别怪本太子不客气!”
林牧在一旁握紧了拳头,附和道:“哥说得对!这些奸商,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咱们绝不能姑息!”他的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对天下商行的恶行早已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