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公元前257年冬月)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自春秋战国动乱伊始,官学体系遭遇重大破坏。
正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官学没落的同时,私学逐渐兴盛。
其中,影响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孔子所创办的儒学。
这也便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诞生的一个先决前提条件。
京兆郡、咸阳城内,稷下学宫已然散学,学子或成群结伴或独自归家。
稷下学宫原本是齐国首创,目的是为了招贤纳才。
秦昭襄王赢稷在得知此事后大为重视。
在都城咸阳依葫芦画瓢弄了个高仿的。
并且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
吸引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各派学者前来讲集。
就连墨家与农家都来此参上一脚。
主打的一个便是有教无类。
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种模式之下反而激发的文人之间那该死的胜负欲。
从最初讲师由宫廷内的博士官担任,变成如今各学派百家争鸣。
我不如你?行!摇人请师兄,自家派系的学术面子绝对不能丢!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也从最初五十人发展如今已逾过千。
这批人若是茁壮成才,哪怕只有大半数归大秦所有都不得了。
国力比拼永远不是单纯的财力。
人才的重要性在哪个朝代都是最为重要的。
等到大秦稷下学宫这一批学子成才,天下哪国可以匹敌!
这便是秦昭襄王嬴稷对于大秦的展望与未雨绸缪。
一天的学业结束,学子们熙熙攘攘归家。
豆蔻年华的秦慕白踏着夕阳照耀下的淡金色石板独自走向武安君府。
夕阳下,白衣仿佛披上一层金色余辉随风飘动。
虽年少,可却犹如雪山之巅的谪仙人,给人一种令人心生敬意之感。
学宫内公认的学术第一人、剑术第一人。
用一句话形容便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