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无小事,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而战争,则是外交的延续。
谈判桌上谈不拢,那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渴望此役尽快结束,好投身于济阴重建的萧绍瑜,不会视和议如儿戏的。
辞别梁帝,萧绍瑜雷厉风行,当日便率南梁使团赶往睢陵。
雕版、活字、存量纸墨等,则由中兵押运随行。
“陛下,吏部陈尚书回乡祭祖,此刻正在阳城协助守城。
据臣属下来报,他的手伸得有点长您看?”
苏霖之秘奏。
陈思浩离京返乡之事,林瑶仙早就汇报过了,梁帝一直不置可否。
在梁帝看来,陈思浩的离京,实避祸之举。
十年前,他便是以此名目避“范谢之争”,今时不过故技重施。
京中局势发展到他不得不避祸的程度,才是梁帝真正的关切所在。
须知梁帝离京前,可是明诏六部尚书辅政的。
身为吏部尚书、掌人事任命权的陈思浩,是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
又恰逢考绩之年,朝中须臾离不开他。
能令他弃公务而避祸,他必然是预感到了危险,很大的危险。
除了事关生死、家族存亡,梁帝想不到还有其他可能。
而又是什么事,会对他构成致命危险呢?
他投入晋安王门下,梁帝是知道的。
连晋安王都护不住他,这种威胁来自何处便不言自明了。
综合苏霖之的密报,梁帝将一切的源头锁定在了东宫,甚至就是太子本人。
“陈卿,可是鼻子很灵的。”
梁帝心中想着。
一个最擅自保的人,对危险有着天然的感知,这种人的判断往往是很准确的。
梁帝对陈思浩的政治嗅觉是肯定的,并将此作为自己判断局势的参考。
他沉思片刻,低沉说道:
“京中稍有风吹草动,皆要报于朕,不分昼夜!”
语气格外的凝重,他似乎预感到了风雨欲来。
“陈尚书侵占土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