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宣怀的手段还逃不过他的法眼,被压下或迟报的奏疏内容,亦瞒不过他。
令梁帝产生兴趣的是,集书省竟然如此之快,便将萧绍瑜的奏疏转呈。
他估计奏疏的内容,应该是太子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萧绍瑜济阴之行的差事办得不赖。
“柳刺史的密疏,也是刚刚送到。”
陆瀚洲又呈上一本奏疏,此本是直达内廷的。
梁帝并不意外,他先看了看萧绍瑜的,而后又翻看柳世权所奏,两相对照。
萧绍瑜在疏中,将诸案梗概尽述。
甚至连伪造沈贺供状,以保下刘广升,使太子免受牵连,一并如实陈奏。
幸亏他没有隐瞒,因为柳世权在密疏中一五一十全说了。
至于他未提范雍先斩沈贺之事,其情可悯,其虑可嘉。
先斩了沈贺,才好将全部罪责推到他一人身上嘛。
否则,刑部复审,他是会翻供的。
为了保命,他必然供出太子以令梁帝投鼠忌器。
若是如此,梁帝保太子便是纵容,便是无视国法朝纲,事与愿违。
若是秉公审理,届时有心人联络百官议储,将矛头直接指向太子,梁帝又当如何?
这根本就不是能一查到底的案子。
无疑,萧绍瑜的处置,免了梁帝的烦忧、合其心意,也断了有心人生事的口实。
同时,范雍也算保了下来。
“九郎,办得不错。范雍嘛,还是老样子,十年了”
事办得符合梁帝的心意,梁帝自然也不会去追究范雍,且沈贺死得不冤,罪有应得。
“给刑部厉尚书传个话,九郎的结案行文,原封批复了吧。”
“是。”
正当陆瀚洲准备退下之时,殿外传来沉重且急促的脚步声,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格外刺耳。
梁宫之内,无人敢于如此造次,除非是出了大事。
陆瀚洲当即转身快步出殿,去看个究竟。
“希望不是北朝乘虚而入吧。”
梁帝沉稳依旧,心中古井无波。
自其称帝以来,与北朝鏖战多年。
虽说近年两朝和睦未战,然在他的心中,是有随时大战再起的准备的。
道理很简单,老虎吃人取决于它的胃口,一纸和约是无法束缚老虎的。
历来交战,皆是北朝主攻,南梁主守。
可以说,战争的主动权,始终握在北朝的股掌之间。
南梁朝内虽不平静,却尚不至祸起萧墙。
所以,梁帝将他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北方。
准确的说,正是受洪灾波及、人心浮动的北徐州,京城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