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答应你出面做事,为你荡平天下。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以后绝不可以贪恋宫帏,远贤而近佞。也要奋起直追,有所作为。”李栋不知不觉间把杨广的天子身份给忘掉了,不再称圣上而是以平等的视角称“你”。
杨广听到李栋终于答应了,才破涕为笑,被李栋和亲兵搀扶起来。亲兵其时已经傻眼了。高高在上,位至九五至尊的皇帝杨广,竟然给一介平民下跪,这岂不是滑天下之稽?
只有司空星云一人心中雪亮,李栋的本事才刚显出冰山一角,他远绝不止这些。别说杨广,假以时日,全天下的人都要臣服他的脚下,倾身跪拜,山呼万岁。他是李栋安排的人,绝不轻易泄露这个秘密,除非他有第二条小命。
其实司空星云和李栋都没有从眼前看透杨广。为保护他自己的江山社稷,他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包括将来李栋影响了他的统治,他也会采取措施。
杨广起身以后,心情有所缓和,不似刚才那样激动,缓缓称说:“但不知你如何安排作战,将瓦岗一举歼灭?”
李栋想了一想,才说道:“安排安排,就是根据对方的条件,做出相应的举措。这得要根据瓦岗的动向布局。我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将采取什么行动。等我到瓦岗附近了解一下军情才做安排。”
其实李栋自然知道大海寺一战才是关键。但李栋不能轻易说出来。秘密就那么一点,讲出来别人也能做到。可是,李栋不放心别人会出手拯救张须陀。因为张须陀的存在,衬托许多大隋将军,成为酒囊饭袋一头。
也只有李栋秦琼罗士信兄弟三人,对张须陀是真心实意的。也只有从大海寺一战,扭转张须陀对大隋同僚的美好印象,使他警醒到底该怎么做。这样一个契机,李栋不会轻易拱手让给他人。
“既然这样,孤就悉听尊便了。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将瓦岗胎死腹中,不使他们呈燎原之热就心满意足了。”杨广说道。
然后,杨广给李栋亲手写了一封旨意,要李栋带着这封旨意,到东都洛阳找于仲文。在大方面上,于仲文作总调度,具体细节,于仲文也必需听从李栋的调度。无形之中,于仲文倒成了李栋的助手,成为偏将了。
杨广在李宅盘桓数日,才依依离去。李浑和陆离儿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内心震动无比。他们怎么也闹不明白,李栋年龄不超二十岁,还没有弱冠,何德何能让杨广屈尊下驾。
自然的,这一切都是李栋在高句丽就暗中安排好的。司空星云功不可没,于仲文也在一边煽风点火。
杨广走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停当,李栋孤身一人赶赴东都洛阳。
途经瓦岗的时候,李栋打量瓦岗丛山,山高水险,林深谷峻,端的是易守难攻,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只要利用有利的条件,便可以转化,使对自己不利的,转化成有利的。在这于运作,也在于谋划。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何况瓦岗发展史上,本身便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未完待续。。)
第203节:东都大阅兵
李栋抵达东都洛阳,已是十月末,天气加凉,穿双层衣服才觉身上温和。从章丘起程,嫌东西多不太方便,李栋几乎没带什么,只带所需盘缠资费,轻装上路。天气加凉时,吃了些小苦头,只他身体年轻强健,无甚大碍。
于仲文老将军只知道李栋要来洛阳,却不知道他在路上耽搁多久,何时能到。每天派人在洛阳东门迎接他。
李栋不认识于老将军派的人,二人在上东门擦肩而过,直接进了城。
洛阳城是座古城,许多朝代国都都在此建立,城墙修筑当然坚固。洛阳城分南北两部分,洛水从西到东把城一分两半。南部居住的是普通百姓,而北城是皇城,许多王公大臣的家眷都住在城北。
按照杨广指点的地点,李栋赶到于老将军的府上,说明来意,要府兵禀报。
不一会儿,府门中门大开,为首一人须发皆白,但步履矫健,浑不似年迈之人,正是于仲文将军。大概从高句丽谈判归来,于将军受到杨广的重视,越活越年轻了。
他身后带着一帮管家仆人,隆重迎接李栋。
于老将军见李栋身上衣服单薄,站在风中强自镇静,当时脸色一唬,称道:“我派人在上东门接你,你没遇到?”
李栋羞涩一笑,上前给老将军施礼,礼毕才称道:“我不认识他们,他们又不认识我。大概错过了。”
“赶快取上等湖绸给李栋披上,天气这样凉。小心着凉。”于老将军吩咐身边的管家。
管家稍怔一下,转身回府去了。一路走,一路琢磨。听于老将军一直谈起这李栋,对他夸奖有加。没料如此年轻,已是于将军的副手,真是后生可畏啊。自己一辈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