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笑了,“我小时候总是把不想要的东西送给你!”
那个瞬间,充满着温馨的氛围,很融洽的,很好的氛围,我很喜欢。
是啊,原来生活就是充满着矛盾,充满着冲突,也是充满着温馨,充满着希望的,而且转变得这么快,我都愕然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喜欢那种温暖的感觉,充满爱的感觉。
----------------------------------------------------------------------------------
再多说一点,在上面的冲突中,我带着的委屈,就是我觉得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是儿子还给予“你很随便”的评判,我觉得很委屈。
而儿子说,“我又没有责备你?”但是我其实从那个“你很随便”的话中读到的是责备和埋怨。
也许,儿子是没带责备的,但是过往的我给我养成的习性就是我被责备,我被评判,我觉得不舒服,这就是Lm这个自我所感受到的,我看见了,我接受了。接受什么呢?接受的就是因为别人没有表达感谢或者没有表达宽容和理解,我可能会理解成责备和埋怨,可能我自己选择的我的原生家庭的环境就是充满着责备和埋怨的吧。反正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要自己走过去。
----------------------------------------------------------------------------------
2024。12。18
先说说我看到的一本书里说,我们通常不接纳不完美的自我,所以总是拼命地想维护它。我们内心的童性(我理解就是内在小孩,就是我们心中那个成长过程中不成熟的自我)担心,承认自己的缺陷就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就会导致父母或类似地位的人的批评和否定,认为这是无法承受的。由于不敢面对自身的缺陷,我们拒不承认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我们认为自己应当是某个样子的。
我想,我就是很想让孩子满意我,觉得我好,也是这个原因吧!我不敢面对的是,孩子觉得他的妈妈不好,觉得他的妈妈有缺陷,因为我想让自己的形象在孩子的眼里是完美的。这也就是为啥儿子一次又一次地要打碎我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让我的美丽的肥皂泡早点破掉,让我尽早得接受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每个妈妈都不是完美的,每个妈妈都会做错事的,作为妈妈的我要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是需要我找到的。
回到儿子今天的状态,早上仍然起床很晚,到十一点才起来。起来后倒是很高兴,因为他支持的球队有了转机,他高兴地说,吃点好吃的庆祝一下。吃什么呢?后来说吃意大利面。
现在想想挺好玩,不开心了,要吃点好吃的,因为生活太苦了;高兴了,还是要吃点好吃的,因为要庆祝。所以总之,就是要准备多点好吃的,没别的!看来吃,在儿子的生活里很重要,很重要。
看来就是两样事情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体育,一个是吃。
目前儿子没有丝毫回学校上学的意思,我也没有想问他,因为问他也没有用。
这个学期就这样了么?还有三四个星期。还是连带着下学期也是这样吗?十二年级也就还剩下一个学期了。
我相信这段时期,在儿子成人之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他表达不表达,他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段时期,是他迷茫的时期,内心斗争很强烈的时期,也是我,作为妈妈给他最多空间的时期。
人生不是短短几年,而是有几十年的光景,那么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也不能说在人的一生中能翻起多大的浪花;但同时,关键的一两个月,一两年,又能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两者皆是,看起来相反的两面却同时存在。
我不想多想,既不想孩子爸爸知道了该多么焦虑,这么多的钱花出去为了他上学,就是为了他天天看球,不学习吗?也不想孩子外婆知道了该多么担心,这么长时间孩子不上学,只是去玩耍,他明后年的高考怎么考呢?
就这样吧,只能放下,我能做的就是给到孩子最大的空间,给予我能给予的,仅此而已。并且接受,即使我给予了,我仍然是那么不好的妈妈,不完美的妈妈。
我原本平凡,我也原本平庸,真的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就是一来接受果的人而已,仅此而已!
----------------------------------------------------------------------------------
2024。12。22
剩下的这几天,随着球队的命运改善而有所变化,孩子到周四的时候突然开心起来,就是因为球队的命运有所改善。
周四是学校的冬至节庆,中午的时候,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孩子就去了学校,给我留言说不用做午饭了,他去学校了。
恰好晚上我也去了学校,也恰好碰到了他的个体导师,于是我们聊了几分钟。
个体导师告诉我,今天碰到孩子之后,找时间和孩子聊了聊,聊到了最近球队对他的影响,特别提到球迷的表现让他挺感动的。后来他还想打飞盘,老师就建议他不要打了,周末好好休息,还说,下周你还要来上学的呢,儿子说是。这就是老师在鼓励他进入到学校生活中。
这几周动荡的时候,老师总是鼓励他到学校,哪怕是去打个排球踢个足球,因为这是投其所好,所以儿子没有上学,但是去和同学们一起上了体育课。这要放在过去,我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什么?上课不上?只是去上自己喜欢的?我过去是绝对不认可的。但在现在,我能理解一部分儿子所在的状况。
有一天,收到儿子的铁哥们儿的微信,问起儿子最近状态不太好的事情,我就简单说了几句,关于他目前没有动力,不想上学,说儿子自己说,叫做“摆烂”状态。这位哥们儿,比儿子大一个年级,也就是一岁吧,回复我说,“好吧好吧,来这里好好带他玩玩吧!”
有意思,我就看到同龄人对他的理解和采用的方式,就是那就带着他好好玩玩,让他散散心。
而成年人,家长采用的方式,就会焦虑、紧张,不放松,一方面想着将来怎么办,一方面会想尽办法让他立刻从这种状态里出来。
可以看到,同龄人更加能同理到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