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开发自己女儿的 > 第14部分(第2页)

第14部分(第2页)

现在,我们试着顺着大师们的思路对“什么是爱的情感”作一些简单的梳理:

首先,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无私的,是毫无私心的仁慈。爱就是希望对所爱的人有益,让他活得更好。“宁愿朋友善待自己,胜过善待我”。用贾宝玉的话说,爱就是“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看重三种事情:有用的事情、令人愉悦的事情、本身卓越的事情。与此相对应,人也有三种人际关系: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如政治联盟、经济关系以及传统的婚姻关系等;建立在快乐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如*慕等;基于人本身优秀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亲善的友好关系。这三种关系中,只有第三种关系是爱,是真爱,是深爱。因为前两种关系源自于欲望,是有条件的,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公平交换的关系。而第三种关系是基于相关人物的精神灵魂的融合,不是基于欲望。也可以说,这种融合本身就是某种欲望。真爱本身就是收获与回报。一个人在有了真爱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与心灵的愉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贾宝玉来认识爱(2)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用生命对爱作了最感人的诠释。当救助人员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但她用自己的身体为另一个小的身体撑起了生命的天空。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得变了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还在安静地睡着。医生在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现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下了热泪。

其次,博爱才是真爱。爱不能被限制为对一个人。“任何只爱一个人的人实际上谁也不爱”。人一般都有专注的对象(人或事物),心有所属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可是,心一旦有所属就体察不到整体,就会迷失,他就想改变所属的对象,爱从此就暗暗开始向恨转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如果一个人只爱某一个人,实质上可能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其接触以达到某种目的,不过是功利性的行动,当然就不是真爱,也就意味着他除了爱自己以外其实谁也不爱。换句话说,只有博爱才是真爱。“绝代情痴”贾宝玉的爱就是一种普泛式的博爱,其情之真、之洁、之挚、之烈都是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最后有个“情榜”,对每个人都有一句评语。给贾宝玉的评语便是“情不情”。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不管是否对他有情,他都会满腔热情地去怜惜、体恤、爱护,甚至对花草树木都是如此。他爱弱小,不论贫贱亲疏。对表妹黛玉,宝玉自小就知道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这个失去父母的小妹妹。每当元妃赐了东西出来,宝玉就先着人送过去,让妹妹看看,有喜欢的让妹妹自己留下玩。对属于庶出的弟弟贾环,宝玉在被他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的情况下,还为其打掩护。丫头们玩钱,有输了不高兴的,宝玉认为这有什么,玩不就是为了高兴吗,钱算什么呢,你们拿去。他和“年近七十”、“宦囊羞涩”的“营缮司郎中”秦邦业的幼子秦钟往来密切;和“一贫如洗”、“父母早丧”的破落世家子弟柳湘莲友谊浓厚;对为当时社会所轻贱的“唱小旦的”蒋玉菡心生爱慕。在宝玉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宽广的爱。

宝玉情注宇宙万物,对自然充满热爱。他时常没人在跟前时,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咭咭哝哝的…… 宇宙自然之中蕴藏着无数的玄机,万物都是一种灵性的存在。所以说,灵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宝玉的自说自话、自哭自笑,正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真爱。

当然,尽管宝玉有着普泛式的情感,但这份弥散状的情感依然有一个坚固的中心,那就是对黛玉的执著爱情,正因为此,宝玉才能称得上“绝代情痴”。

再次,恰当的自爱与对他人的真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必须有自尊,才能懂得尊重他人。一个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懂得真爱的含义。基督教博爱第二律说:“爱邻如己”。这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爱,一个人恰当的自尊,是对他人真爱的基础和尺度。前面说过,真爱是不求回报的。但这不是说,一个人只能一心爱人而不期望被人爱。而是说,真爱并不要求对等和公平,而是通过爱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在理解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被理解,产生共同的志趣和共通的仁爱,从而相互接受与接纳,一起享受爱的欢愉,分享人生的快乐。

从贾宝玉来认识爱(3)

一个人祈求被爱并赢得真爱,就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真情,多了一份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说,恰当的自爱也是真爱的应有之义。恰当的自爱重点是自我的持续完善与提升。当一个人完善自己的时候,不仅使自己感受到了快乐,也给爱他的人创造了快乐。

爱的功效是和平与和谐。爱对社会的功效是和平,对个体内在世界的功效是心灵的和谐与人生的幸福。爱是生命的阳光,可以使整个人生的旅程充满温暖。爱是人生最强大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美好。爱能激活人们的善念,融化坚冰,化解敌意,沟通友情。爱使智者遐想,使诸神惊奇。爱是心灵的领航员,是心智的助手,是身心的救星。

爱的错觉是一种最危险的情绪。“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为什么人人都不觉得自己没有爱心,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曾经付出了爱,但这个世界却并没有理想中那般美好呢?事实可能是这样的,我们的心灵并没有生发出真爱。我们付出的只是一种近似于爱的情感,是一种“爱的错觉”。这种近似于爱的情感,如*之欢、情欲之爱、带有回报之心的关怀与给予之类,我们暂且称之为“准爱”。“准爱”不是真爱,就如同“准老公”和老公有质的区别一样。“准爱”类似于现在干部管理中的“后备干部”,容易迷惑自己。“后备干部”往往以为自己果真是干部,内心充满了期待、期盼,一旦“后备”两字去不掉,就会心生怨气或悲伤与痛苦。处在“准爱”状态的人,自己会觉得自己的爱很真诚、很热烈,其实他的爱暗藏着某种期待,本质上是一种交换或者是一种投资,一旦不能对等或得不到回报,就必然心生怨气,怨气淤积又必然凝结成仇。如穆尔在诗中所叹的:“爱的意志轻易地转变,那颗充满爱的心,与那颗苦苦寻觅的心距离越来越远,痛苦越来越近。海上暴风骤起,波涛汹涌,短暂的阳光过后,船已驶向大海,而天空已是一片沉寂。”

一般人都容易怨天尤人。《敦煌曲子词》有一首歌女写的词,词调是《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这位歌女用朴素直率的语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怨,愤恨地骂那个一去不归的男子是“负心人”。许多人都和这位歌女一样,觉得人世间有良心的人少,好像只有自己;“负心人”多,似乎人人都像。有的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感觉的爱及爱的表现,只是缘于自己害怕失去他人或是希望把他人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比如仅是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他人的一种依附,或者仅是为了满足*、婚姻或荣誉等需求。这样的人把自己对他人的需求错当*的倾向,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实现时,反叛就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由爱生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感发展轨迹。所谓“怨”,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受委屈,心理不平衡。“怨”的发展有强弱两个方向,向强的方向发展就会产生“厌、愠、怒、恶”的情绪。厌是讨厌,愠是生气,怒是发怒,恶是厌恶。向弱的方向发展则会产生“憾、悔、哀、戚”。憾是遗憾,悔是后悔,哀是悲哀,戚是哀戚。“怨”向强的方向发展,就可能会伤人;向弱的方向发展,则可能会伤己。

我们常说要“无怨无悔”,但却不那么容易做到。这里面有复杂的客观原因。当我们心生怨气的时候,基本上是从客观上找原因,“怨天、怨地、怨爹娘”,而较少去检视自己的内心。经常心生怨愤的人,其实正说明他并没有付出过真爱。也许有人会反问,难道那位歌女不应该恨那个“负心人”吗?我说,应该也不应该。因为爱和公正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事物。从公正的角度说,她有理由怨,也应该骂。从爱的内涵来认识,就不应该。因为爱不是交换,也就不一定对等。爱上一个人,当下就得到快乐,就希望他更好。当然,如果得到了共鸣与回应,则更快乐,没有回应也不会失落。爱是永远都不可能要来的,也不是可以“投资”换来的,更不可能“怨”来。那位歌女,有些怨气也没有什么错,只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多么崇高,也别觉得自己有了多大的“亏损”,这样,才可能还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态,进而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生存的出路,打开生命的通道。爱是直接利人、间接利己的,宽恕别人也是给自己新的机会,而一味哀怨除了必然伤害自己以外,并没有多少益处。

公正的“准爱”,是生存层面的需要,而真爱是幸福层面的需要。没有公正,社会则混乱;没有爱,人就降低到了动物的层面。真爱是和理性相关联的。爱是理性孕育的结果,是一次质变,是一种觉悟。人一旦觉悟,内心就宁静充盈而富有力量,才会享受到爱的快乐。

没有爱的理性不可能高尚,没有理性的爱可能并不真实,这是一条爱的情感定律。

从“9·11”来认识恐惧(1)

恐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力摆脱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有时候,可能危险并不存在,只是害怕什么事情将要发生,但只要个体感到危险的迫近或意识到邪恶的存在就会产生痛苦和不安的恐惧情绪。一旦有证据表明或预感到某种危险存在,人类就会反射性地产生恐惧的情绪,这是人要抓住生命的原始本能。“9·11”几乎让全球人有了一次真实的恐惧体验。体验的结果是全球范围内借助飞机出行的人数骤然减少。

在古英语中,恐惧的意思就是危险。从对某事或某人(主要是自身)的安全产生的紧张、担心,到非常极端的恐怖、恐慌都是恐惧的范畴。轻微的恐惧是对某件事情将要发生的担心或担忧。而在所有的恐惧当中,有一种最为恐怖,那就是死亡。人面临死亡,则如履薄冰,总是试图“垂死挣扎”。“9·11”也好,“汶川地震”也好,人们面对死亡的恐惧,所做出的种种表现,让所有的人类语言描述起来都会深感“力不能及”。

恐惧的情绪表现是:毛发悚然,眼睛睁大或嘴巴张大、眉毛抬高,呼吸困难、一动不动,面色苍白、心跳加速、头上冒汗,有时呼吸加快、胸闷气短,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尿急尿频、颤栗、失声。恐惧时常伴有退缩的行为和异常激动的表现与生理反应。当一个人感到恐惧的时候可能会做任何事情,也可能任何事情都不做。

身体受到伤害的危险是恐惧的主题。大多数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