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能有的读者要问了:“这个越南到底是什么个国家,这么嚣张?那为什么又要说他是个附属国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越南这个国家自从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以来他就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他被收复以后,被划分成三个郡县:“南海、桂林和象郡三郡,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就成了一个国家,他的名字叫南越国,国君叫赵佗。公元前111年,中国皇帝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独立后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东汉末年(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刺死中国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中国东汉以顺化为界。隋朝时被中国皇帝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四分五裂,越南(当时称安南)脱离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吴权击败中国南汉,939年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
到了968年,越南正式独立成为一个国家。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丁朝(968年-979年),定国号为“大瞿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后来接受中国皇帝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但越南诸朝虽表面上对中国称臣,对内则自称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外王内帝”,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并击退了侯仁宝率领的北宋中国军队的干涉。丁、前黎时期,占婆与越南的传统边界已经形成,即以横山为界,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1010年-1224年),1054年改国号为“大越”,其统治者在越南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国王称号,越南第一次以国相称,11世纪后期,宋朝与越南李朝爆发宋越熙宁战争,1225年,陈朝(1225年-1399年)取代李朝,1258年遭到蒙古帝国入侵,被迫向蒙古称臣,元朝建立后,越南又遭到元朝两次入侵,均被陈朝击败。战后,陈朝遣使向元朝朝贡修好,以示臣服。陈朝于1398年将都城由升龙迁至清化,并将占城纳为藩属,不断远征西部山区和老挝地区的牛吼、哀牢,构建亚宗藩关系。统一的越南逐步形成。
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越南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犁篡位,胡朝将疆域扩大到占洞和古垒,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1400年-1407年)。中国军队顺势收复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打败明军、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1428年-1789年),1471年,后黎朝灭占婆国,疆土逐渐向南扩张。1527年,权臣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又称黎朝中兴),与莫朝对峙,越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将疆域突进到暹罗湾,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
到了后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黎氏朝廷重返升龙。此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此一局面,越南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对峙期间,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见郑检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顺化,时为后黎正治元年(莫光宝五年、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阮淦在顺化积极经营,争取人心,到日后发展成“阮主”政权。及后于1593年至1600年期间(光兴十六年至弘定元年),阮潢协助郑松扫荡莫氏势力,但仍被郑松所忌,适值朝中官员纷纷征讨郑松,阮潢乃向郑松诈称协助讨贼,乘机返回顺化,派军把守广南,控制南方。阮潢又将女儿嫁给郑松之子郑梉,结成姻亲,寻求和好,但郑阮对峙之局已形成,郑阮两派在1627年至1672年期间进行了七次交战。第一次(1627年,永祚九年)、第二次(1630─1633年,德隆二年至五年)、第三次(1635─1643年,阳和元年至九年)及第四次(1648年,福泰六年)交战,为郑主策动南征,但都被方阮主击退。其后阮主发动第五次交战(1655─1660年),反击郑主,阮军一度夺取兰江(即大江)以南的奇华、石河等七县,郑氏将领郑根等奋力抵抗,收复失地。第六次交战(1661─1662年)中,郑主郑柞挟黎神宗皇帝南征,但未能获胜,粮尽而回。第七次交战(1672年),郑主再挟黎嘉宗皇帝南下,但始终未能攻灭阮氏。最终,双方划定江(即今争江)为界,郑阮各管一方之局遂定,史称“自是南北弭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北方郑主及南方阮主均致力经营其割据地。郑主为求兵源稳定,采“优兵”和“一兵制”抽调兵丁,分别防守京师升龙及各镇,是为郑氏重要基石。在官制、刑律方面依照后黎朝制度调整而成。在教育上仍重儒学,重定科举规则,并特设“武学堂”。经济方面按唐朝租庸调法而加以斟酌修改,另又开设多种税项,开采矿产,铸造货币,统一度量衡。郑氏又肃清北部的割据势力,后黎永治三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平割据者莫元清参与云南吴三桂反清,郑氏乘其不暇袭取高平。与此同时,宣光镇守将武公俊作乱,郑氏在后黎正和十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得到清朝云南总督协助,执获武公俊。在十八世纪,北部有多次反郑事件,起事者包括后黎朝宗室、朝臣、农民等等,但都被郑主所平。在对外方面,郑主与取代明朝的清朝建立宗藩关系,双方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互派使节,郑主派使赴清朝贡,清廷册封黎氏君主为安南国王。其后双方持续友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先后赠送“忠孝守邦”、“日南世祚”、“南交屏翰”的题字及扁额给黎朝,以示重视对越关系,南方阮主创设自身的统治架构。其政权有“三司”(差司、将臣吏司、令史司)及知县知府等官署;阮主设立科举,并亲自主持;建立武备力量,整顿军队,设大炮铸造厂、射击场等架构;设立赋税、矿税、进出口税等,以维持阮主财政。对外方面,阮氏政权在印支半岛扩张,于正和十八年(阮福淍七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略取占人所余土地,设平顺府,占城国至此灭亡。正和十九年(阮福淍八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阮将阮有镜夺取高棉(又作高蛮、高绵、高绵)辖下的湄公河三角洲,设置嘉定府以作统治,西贡(又称柴棍,今胡志明市)等地遂入越南版图。1708年(永盛十年、阮福淍十八年),高棉国所属的河仙(又作河仙,今坚江省)领袖鄚玖向阮主称臣。此外,阮主曾于正和二十三年(阮福淍十二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遣使到广东,请求清朝册封,但不果,欧洲葡萄牙、法国等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从十七世纪初开始约二百年间,到越南进行传教活动。踏入18世纪后半期,南方阮主政治败坏。昭统三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昭统帝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西山朝为十八世纪晚期归仁西山邑阮氏三兄弟所创。景兴三十二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阮氏兄弟发动起义,先后灭阮主、郑主、后黎朝,横扫全国。阮岳于景兴三十九年(清乾隆四十四年,1778年)称帝,后又自称“中央皇帝”,居于归仁。阮惠亦于黎昭统二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称帝,驻于富春(顺化),年号光中,故被称光中帝。乾隆帝封他为安南国王,西山朝的阮惠在治国制度上,设三公、三少、大司徒、大司寇、大司马等中央官职,在地方上设镇、县;在科举制上,阮惠命以字喃出题及作答;又编造人民簿籍,向人民派发“信牌”以作管理。“旧阮”在阮福映领导下逐步争夺越南政权。后黎朝昭统元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阮福映获法国人百多禄协助,与法国政府签订《越法凡尔赛条约》,内容包括阮氏以割让土地为条件,换取法国军事支援,后来法国政府虽未有履行,但百多禄仍自行筹集人员及弹药以助阮氏。后黎朝昭统三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福映夺取嘉定城一带,在这里发展农业、商业,整顿武备,以征讨西山。而西山朝又发生内哄,西山朝景盛六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阮惠之子景盛帝与阮岳之子阮宝不和,景盛帝杀阮宝。阮福映乘西山内部斗争,于西山朝景盛七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攻取归仁,西山朝宝兴元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击败景盛帝军队,夺取富春(即顺化)。阮嘉隆元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阮福映在镇宁之役重挫景盛帝,西山残兵仅“什存其一”。阮福映乘胜追击,连克清化、升龙等地,擒景盛帝,西山朝亡。
阮嘉隆元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阮福映灭西山朝即位,改年号为嘉隆(是为阮世祖,又称嘉隆帝,1802─1819年在位),建立阮朝,由于黎末以来的大动乱,社会残破,嘉隆帝致力恢复经济,重建封建架构,稳固政权。厘定丁税、田税,在歉收之年可酌情宽减。在政治架构方面,不设宰相,以六部管诸事,在全国各地分设二十三镇及四营,每镇挑选兵丁以作防务,君主委任亲信担任长官,称为“五军都统”。法律方面,颁行《嘉隆法典》(即《皇越律例》),以维护社会秩序。此外又实施科举,尊重儒学,奖励学术,促进教育事业。明命帝时对中央及地方的官僚系统再作修订,中央设内阁管领诸事,又效法宋朝枢密院及清朝军机处而置机密院,处理重大政务,又划定九品正从官制;改地方各镇为省;对少数民族采取“流官制”,由朝廷派员监督酋长言行。阮朝自嘉隆帝便推行君主集权制,以“四不”为其统治模式,即不设宰相、不选拔状元、不立皇后、不封赐王爵给皇族以外人士。立法、司法、监察、军政、执法之权均操于皇帝,外交方面,阮朝恢复与中国清朝的宗藩关系,与法国从交好到交恶,在印支半岛则积极增加影响力。嘉隆帝立国之始,便派使到清,求封为“南越国王”,清朝嘉庆帝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于是开始以“越南”为国名。[29]对于法国,因嘉隆帝曾在开国战争中求助于法人,故此阮朝初年优待朝中的法籍人士,并让法国商船到越南贸易。但对于《越法凡尔赛条约》,嘉隆则称法国政府并未履行为由而作废。明命时,禁止欧洲传教士在越南传教,越法关系转差,法人便对明命有所不满,批评他“将法国人的恩惠抛之脑后,与欧州人为敌”。对印支半岛上邻国高棉(又有真腊、高蛮等名称),阮朝继承阮主时期的入侵政策,嘉隆时期便迫使其成为朝贡国,由阮廷册封高棉国王。暹罗亦企图干涉高棉内政,嘉隆乃派军进驻高棉,由其亲信黎文悦负责率领,又在南荣修建城池,以“詟服”暹人,达至阮朝“保护”高蛮的目的。到明命时改变高棉的行政区划,使之同化于越南。此外,明命又与暹罗国争夺老挝国土,经多次用兵后,阮朝将国界扩张至湄公河,与暹罗接壤。绍治时因南掌寇边,阮廷采取“民聚地辟,边备日完”的方针,在边地增设官署,招募兵勇、土民、清国商人开垦该区及防范南掌。基于阮廷的积极经略,其领土有所扩张,史称阮朝“奄有安南,一统舆图,幅所暨,南抵暹、腊,北夹清国,东至海,西逾哀牢。”
这就是越南。
喜欢道光一统寰宇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道光一统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