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寰宇一统 > 第75章 陕甘回民起义1(第1页)

第75章 陕甘回民起义1(第1页)

当我把一次次的叛乱全部平定了以后,本来以为可以安安心心的睡一次好觉了。因为云南和贵州的回民以及苗民起义把我吓得不轻,也尤其是杜文秀的起义军太过于勇猛所以导致我整整五天五夜没合眼,全心全意的扑在了地图上观察他们的动向,连饭都没吃。结果,云南的回变我才刚刚平完,又来了一封急报告诉我陕甘地区的回民叛乱了,我很是忧心,因为经过了这么几次大规模的叛乱我国的经济其实已经很难支撑了,从捻军起义的六百万两军费涨到了幅军起义的一千八百万两银子接着涨到了苗民起义的三千万两,最后到了云南回变就直升到了四千五百万两银子,国库直接掏空大半。还有各地的工农业生产被起义打破了,有些地方的经济正在滑坡似的的下跌,工业和农业的亏空达到了一万万两以上,所以国家处在了一种很艰难的状态下。

陕甘回民起义我也是很纳闷,为什么他们还是会起义,随后我把四重臣叫了进来:“两湖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中堂李鸿章、闽浙总督张之洞、陕甘总督左宗棠。”他们四个人一道齐齐排列,跨进了养心殿的大门。我躺在卧榻上翻着各地的奏折和《海国图志》等前代的着作,还有就是我在养心殿中挂起了一幅《大清全域图》以便自己研究。他们看到了我纷纷拂袖下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看到了他们,缓缓的坐了起来,说:“平身。”我把书放到了一边,坐了起来。李鸿章道:“不知圣上因何事召见我等。”,我打量了他们一下,说:“李中堂还有你们三位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那份急报你们四人一定看过了,说说吧,陕甘回民叛乱该如何解决。”曾国藩说:“陛下,回民叛乱臣素有耳闻,听说乃为我大清民族政策中对于回民的苛刻待遇甚多,还有就是抑回崇汉。加之陕甘地区贫瘠、落后,耕地面积少,水土流失大,回民和汉民的矛盾冲突,故引发了叛乱。”,我很诧异,“朕不是下过诏书众民族平等吗?”,左宗棠说:“圣上您有所不知,在陕甘地区的回民性情彪悍,尚武。而且回民在陕甘一带具有绝对的实力,但是由于我国历代圣上都没有重视回汉关系,所以矛盾激化。”,我说:“这解铃仍需系铃人,左大人,陕甘回民叛乱就交予你了。”,左宗棠叩首:“臣定不辱使命,早日报捷。”,我点点头,当天晚上,左宗棠调集楚军十五万乘坐“万岁”号火车奔向西安。

那有人会问了:“回民为什么这样,回民又是哪个民族,怎么形成的。”且听我慢慢讲:“回族大概可以上溯到唐代,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陆续由海路来华,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及长安等城市定居。他们建筑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并建立公共墓地。他们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视为回回民族的先民。宋代东来的犹太人,由于宗教上的亲近关系,后来也成为回族一部分。唐宋时期的蕃客聚居之地,被称为蕃坊。蕃坊设蕃长或都蕃长一人,蕃长由德高望重、财力雄厚的人担任,具体封职由皇帝下诏,或由皇帝令地方官裁定。蕃长主要管理蕃坊的各项事务,依据《古兰经》、圣训行事。”

13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被遣发到中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全国各地,成为形成回族的主体人群。在历史发展中,元代被称为“啰哩回回”、“绿睛回回”、以及被改宗伊斯兰教的基督教徒、祆教徒等,均成了今天回族先民。宋元时寓居在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即“占城回回”、中印半岛南部和南洋诸岛上属于马来人种的“昆仑回回”因迁居中国而成为回族的先民。维吾尔族普遍接受伊斯兰教信仰后,当其迁到内地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元、明以来,不少蒙古贵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兰教信仰而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另外,由于通婚和政治等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原因,回回中不断吸收了一些汉族的成分。随后,到了明代。明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融入回族。如原籍为阿拉伯、波斯、西域突厥诸种和东南亚的“归附回回”,还有侨居的“寄住回回”,他们往往以“贡使”形式进入中国,使团成员多达数百,贡事完毕,有的返归本国,有的则侨居或定居中国,明朝永乐间苏禄东王病逝山东德州,其后人守坟,成为德州北营回民的先祖。

再到了清代的时候,回民的地位逐渐降低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回族在全国各地聚居点仍在增加,其中尤以西北陕甘宁青和云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回族人口最为稠密。与明代一样,具有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此时,回族农业已十分成熟,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耕方式与汉族相差无几。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手工业以屠宰、制革、农产品加工、刺绣等为主,一些地方的回族还开发矿藏,发展矿业。商业作为回族的传统经济部门,这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回族商人的足迹遍及乡村和城市,内地和边疆,并产生了一些着名的回族商业集团,开辟了许多新的长途交通线。经营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以皮毛业规模最大,最具特色,出现了许多皮毛集散地。在政治舞台上,虽然回回官员也不乏其人,但就其职位和影响而言,则无法和过去相比。但是,汉文译着活动兴起和延续,经堂教育在全国普及,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回族教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另外,库不忍耶、嘎德忍耶、虎夫耶、哲赫忍耶四大门宦及其支派相继正式产生并在西北获得广泛传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么介绍完了回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低谷,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场席卷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叛乱好了。

在丙寅年,甘肃回民军逐渐形成了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四大中心。甘肃西路河州、狄道为大股甘回集聚地,东路平凉、庆阳一带亦受陕回出没影响,省城兰州与西安“仅秦州一路可通,与关外新疆更是音讯阻绝”。陕甘总督杨岳斌困守兰州,“河狄之贼扰于南,平固之贼扰于东,宁灵之贼扰于北,凉肃之贼扰于西,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于八月十七日发布上谕,令左宗棠调补陕甘总督,“以期迅扫回氛,绥靖边圉”。这个时候的陕甘回民叛乱此起彼伏,西安一时“文报不通,粮路断绝”。此时,回军占据距省城约五十里的秦渡镇、花园铺一带,并分股渡渭水窜扰兴平、武功、扶风、乾州、醴泉等州县。趁此时机,退居陕甘边界董志塬的陕回重返陕西,捻回合势将成,陕甘巡抚在陕甘的统治陷入一片混乱。于是,多次催促左宗棠迅赴陕督办陕甘军务,又于正月任命其为钦差大臣,令其肃清陕境后,再移师入甘。九月十三日,左宗棠抵达西安,随后平定镇靖堡,扫清陕西北山土匪,正式开始全面平定陕甘回民起事。此时捻军已被肃清,且陕甘回民起事低落。左宗棠先着手收复陕回据点董志原,当时董志原陕回屡次分股窜掠,“北路则扰及定边,东北则扰及甘泉、延安、延川,东路则扰及宜、洛、韩、合、澄城,西南则扰及秦州、凤县”,均被清军击败。董志原陕回饥蹙日甚,屡次乞抚,皆未达成,遂纠集十八营于二月初六日倾巢东犯,屯踞正宁南、北两原及永乐堡、白吉原、宫河原一带,势将径犯邠州、三水,并力以扰秦川。经陕安道黄鼎与邠州知府刘倬云、固原提督雷正绾等分路会剿,大捷。败回折窜回营,探知清军进剿,遂于十八日集议萧金镇,并十八营为四大营,以其半护家口、辎重先行,留崔伟、马正和等扼守三不通断后,并分扰泾河两岸以牵缀清军。二十三日,清军分道进攻,陈义步队六营与杨世俊马队四营入荔家堡、取萧金镇西路到镇原截剿陕回,余军则均由三不通进军董志原,将董志原等处荡平,追剿败逃陕回,庆、泾各属一律肃清,随后肃清陕西全境。

乙巳年五月,左宗棠抵甘肃泾州,分北、中、南三路军队用兵甘肃,北路刘松山军由定边、花马池直指灵州、金积堡;南路李耀南军由秦州取道巩昌进攻河、狄;中路左宗棠与刘典督军由兰州官道入甘。其中,南路主要为保持秦州一线饷道的畅通,中路则联络南北,便于调度,北路则是此时的主要进攻方向。北路主要是进攻马化隆所踞的金积堡,金积堡战役从九月持续到十一月,历时一月之久。七月,刘松山军从花马池出发,沿路扫荡回民军各据点,九月向金积堡正式发动攻击,攻下吴忠堡。十月,左宗棠所遣各军在平固一带、灵州之南、河西地区布防,逐渐形成包围金积堡的态势,但进攻并不顺利。自十二月至四五月间,诸回拒战之外,又分起出窜求生路,滋扰各地,且清军接连失利,又损失了刘松山这员大将。刘锦棠接统老湘军后,连拔杜家、王洪连、郭家、马家诸坚寨。七月,夺回峡口,中路与东路构成包围之形势,诸回求抚,十一月,左宗棠同意招抚,宁灵悉定。

金积堡战役结束后,左宗棠便开始筹划进军河州,以维持甘肃东路的粮运线路。七月,左宗棠由平凉进驻静宁,八月初二日,驰抵安定,商定由安定进军康家崖的策略,八月十三日夺据康家崖,十月初十日,渡洮河,又攻克三甲集,但太子寺之战大败。正月,马占鳌请降,河州收复,至此陇东、陇南肃清。同年七月,左宗棠由安定进驻兰州省城,调派各军,致力西路。左宗棠派冯邦棅前往西宁办理西宁各回求抚事宜,但因回军不愿呈缴马械,断定其乞抚之伪,故命刘锦棠、何作霖等率马步各营分别进军西宁,刘锦棠军自碾伯至小峡口,大小五十余战连获大胜,十一月,攻破小峡要隘,解西宁城围,后刘锦棠收复大通县城,陈湜等率军由河州前进,攻克巴燕戎格城。于二月,陈湜与刘锦棠会师,共同解决撒拉回与窜入循化厅的西宁土回,三月,收复循化厅城,西南边地肃清。

至此,只有肃州还未肃清。左宗棠于九月就派徐占彪十二营分三起赴肃州,十月、十一月间先后抵达凉州,徐占彪率部分军队先抵甘州,“赴高台填扎成禄防所”,二月初,抵肃州,徐占彪“先据城南三十里之红水坝,遏肃回南窜之冲。一面调驻凉州之马步各营拔赴高台,会队齐进,为规取肃州之计”。徐占彪军接连攻拔塔尔湾坚巢,攻克枯树、四坝、北崖头各垒卡,迭获大胜,但始终未能攻下肃州城。八月十二日左宗棠驰抵肃州,“驻营城南两里许”,筹划会攻事宜。九月回首马四出城乞抚,诸军随即入城,克复肃州。于是,陕甘全境回民起事一律肃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左宗棠不仅善于用兵和遣将,因为他手底下的刘锦棠和何作霖都是一顶一的猛将,左宗棠还会考虑后勤问题,陕甘素来地方荒瘠,物产非饶,且回民起事以来,人民逃亡,土地荒芜,生产格外减少,本地筹粮极难,故而左宗棠用兵陕甘时的军粮主要是从邻省采购,其中以湖北、四川较多,山西、河南次之。军粮由邻省运往陕甘大致有以下三条路线:“东南线:运输来自两湖的军粮。由汉口经汉水至陕西洵阳的蜀河口,然后陆运到西安,这一线亦即清雍正中运两湖米赈济陕西饥荒的故道;或“由汉江溯流而上,入甲河至陕西山阳县之漫川关,陆运至西安,以供军食”。西南线:运输来自四川的军粮。汉中采米入甘转运不易,且“川北嘉陵江、白水江上下游一带,素称产米之区。四川广元、昭化两县,水道与甘肃巩、秦所辖相通”,故而左宗棠委托川省于保宁、顺庆两府设立米局采买,雇船运送至广元、昭化,换船筏,溯嘉陵江而上至“川陕边界之碧口,舍舟登陆至甘肃之文县、武都等地”,或“另雇驼骡脚夫克期运解,择地存储,甘省委员迎解军前,取携自便”。川米入秦也同样取道嘉陵江运至广元或昭化,由略阳军米局接运,过白水江,到阳平关起岸陆运,经过徽县和凤县,到宝鸡入渭河向东水运到西安。东北线:左宗棠用兵陕北、甘北时用于运输来自陕西及关外的军粮。用兵陕北时运输来自山西的军粮是由山西永宁南渡黄河,在陕西吴堡上陆,陆运至绥德,由绥德至各地。关外的粮运则由归化城顺黄河南下,径运吴堡,再陆运至绥德,与山西粮运路线一致。用兵甘北时由于陕北运道被金积堡回军窜扰,故其军粮临时由和林格尔、归化和萨拉齐三厅递运到台梁,由山西局接运到缠金,陕西局接运到蹬口,再由甘肃局接运到宁灵一带。

那这些军粮主要分两路,中、南两路:中路自西安、路泾州、平凉、静宁、会宁、安定至兰州,全程约一千四百余里。南路自西安、宝鸡、秦州、秦安至兰州,约有一千五百余里。中路以前受回军侵扰严重,陕甘之间仅余南路一线可通。而左宗棠用兵素来谨慎,认为“饷道贵多途购运,乃免匮乏梗阻之虞”,故十分重视整修中路运粮路线。粮运中路原是甘省的主干驿道,贯通陕、甘、新三省,被称为“兰州官路”,由西安至兰州的东路驿道从“兰州兰泉驿,五十里至金县定远驿,六十里至清水驿,六十里至巩昌府安定县属秤钩驿,六十里至安定县延寿驿,六十里至西巩驿,六十里至会宁县保宁驿,九十里至青家驿,九十里至平凉府静宁州泾阳驿,九十里至隆德县城驿,五十里至华亭县瓦亭驿,九十里至平凉县高平驿,七十里至镇原县白水驿,七十里至泾州安定驿,五十里至瓦厅驿,五十里至西安府长武县宜禄驿止。泾州迤南,一百里至灵台县。白水驿迤南,五十里至崇信县。瓦亭驿迤北,八十里至固原州”。

陕甘回民叛乱被平定以后,接着左宗棠往北京城中发捷报我也是看见了。认为左宗棠也还是很伟大的,因为他的功绩在这里体现不出来,而是在以后的收复新疆中才可以体现,那么陕甘回民叛乱从此落下了帷幕。

喜欢道光一统寰宇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道光一统寰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