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这种几件瓷器组合起来,形成联合体的瓷器套装,在当时还是很新奇的。
对于商家来说,一次可以卖出好几件瓷器。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瓷瓶瓷炉的时候,可以直接销售配套的底座。
既以新想法、新设计吸引顾客眼球,又达成了一笔新的生意,可以说是双赢。
而这肯定是内卷的结果,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谁更能推陈出新,谁就能够存活。
这一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商业竞争都是这么激烈。
而纵观我国陶瓷史,元代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时候众多窑口消失灭亡。
剩下最具竞争力的窑口,也就只有景镇窑和龙泉窑。
可以想象当时的窑场之间的竞争,是多么激烈。
谁能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需求,吸引消费者,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窑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市场,如果没有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的灵敏反应,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埃。
所以能看到这样新形式的造型,既是当时器物使用场景的反映,又体现出了当时景镇、龙泉窑不断寻找适销对路产品做出的努力。
而到了宋代,因为这一时期就是官窑的巅峰,所以彷官窑的瓷器更多。
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龙泉窑彷官窑,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到了现代,如何辨别一件官窑器,是真正的北宋官窑,还是龙泉窑彷的?
特别是如何辨认一件青瓷,是宋官窑器,还是龙泉彷官窑器?
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二二年的时候,弯弯宇珍国际拍卖公司,拍卖过一只“南宋官窑长颈瓶”。
当时的估价是800000-1000000新台币,可说是非常之低。
这只南宋官窑长颈瓶,来源方面并非特别显赫,只有一次在小型拍卖行九九年的拍卖记录。
当时的艺术媒体,如何推介这一件拍品?
它说:“长颈瓶釉色粉青,莹润如美玉,釉面开片纹饰纵横交错,并显露紫口铁足的特征。”
人为的图桉才叫纹饰,自然开片不能称作纹饰;所说的紫口亦非明显。
同样是青瓷,北宋汝窑往往拍出天价,宋代官窑却斯人独憔悴,市价不及北宋汝窑的十分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从美学上来说,宋代官窑的器型与釉色之美,与北宋汝窑的互相比较,只在伯仲之间。
两者最大的分别。是北宋汝窑是高古瓷中的超级名牌,亦非常稀缺,自然多人追捧;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也很重要。
主要是宋代官窑,却有修内司、郊坛下之分。
又扯上哥窑、龙泉彷官,混沌一片,令人不容易分辨。
再加上传世品比北宋汝窑多很多,市场价格自然大幅度落后于北宋汝窑。
宋代浙江龙泉窑彷造宋代官窑,是基于商业上的考虑,并非刻意骗人;
现在的拍卖行称此类作品为南宋官窑,是意图鱼目混珠,不可不防。
宋代官窑的特征是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灰胎、釉面开大小不同的片纹。
釉色以粉青、灰青为主,亦即是偏蓝、偏灰的色调,不难辨认。
米黄色釉的宋官窑与哥窑类似,因此出现官哥不分一说。
大部分宋官窑器比较轻身,此是由于胎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