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色菊瓣盘,除了先前烧制的,还有正统的雍正色号,分别是酱色、靛青、影青、娇黄、铁绣、祭蓝。
其中比较特殊的有酱色,也就是紫金釉。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
酱釉的出现始创于北宋的北方窑口,如定窑、耀州窑等窑场中均有烧造,以定窑酱釉最著名。
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
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故而得名。
这又是一种金属釉,烧制之时需要特别注意,还有另外一种,就是铁锈色。
铁锈色的菊瓣盘,由于传统铁锈花釉的特殊性,铁锈花釉烧制中靠流淌发色。
所以在烧制过程中,会形成垂足现象,使底足边缘呈现一定的错落感,自然而灵动,这个不属于质量问题。
真正成套的仿制单色釉菊瓣盘,自然要统一规格。
先定下颜色,再统一尺寸,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有标准的。
清宫旧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盘,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盘中的上品。
十二件一套,盘敞口,弧壁,圈足。
每件菊瓣盘的高度均为3。3厘米,口径l7。8厘米,足径ll。3厘米。
通体菊花瓣式,有黄、红、蓝、绿、紫、白、酱、藕荷等十二种颜色。
多数圈足白釉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少数圈足内满釉,有釉下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
这些菊瓣盘色彩丰富、釉汁莹润,菊瓣棱线坚韧有力。
而要仿的到位,肯定要体现出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器雅、秀、精、纯的时代特征。
想了一下,陈文哲还是从个最简单的开始仿。
先做熟,那就先把黄色釉盘做出来,而雍正菊瓣盘中,属于黄釉系列的有四件。
分别是黄釉菊瓣盘、明黄釉菊瓣盘、姜黄釉菊瓣盘、米黄釉菊瓣盘。
“黄”因与“皇”同音,是明、清两代宫廷中的至尊之色。
宫殿的屋顶、皇帝的龙袍以及皇帝、皇后日常餐饮所用的盘、碗、盅、碟等餐饮器皿绝大多数都是用黄色。
陈文哲之前没有放过清代的黄釉,但是他做过明代的黄釉。
要真正说起来,瓷器上真正的高温黄色,就是出现在明宣德时期。
此后黄釉瓷器,成为明清时期景镇单色釉中最大宗的产品。
黄釉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锑,雍正时在氧化锑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铁,使色调发生丰富的变化。
除黄釉外有娇黄(浇黄)、明黄、姜黄、淡黄、米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数种颜色。
这组十二色菊瓣盘中的明黄釉,黄中泛绿,鲜明眩目;
姜黄釉,色泽深浓,坚实沉稳;
米黄釉则黄中泛粉,色调柔和。
从那么多黄色釉中,调制出合适的几种特色黄釉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还要让这些特色黄釉,特征更加明显。
想一想,只是一种黄中泛绿的明黄釉,就不容易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