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皇室财团虽然也在膨胀,而且单纯看本体的速度也很快,比例很大。
但是毕竟已经膨胀过的他们,这次膨胀的数量级就无法与民间资本相比了。
关键是,社会上的工人的数量同步膨胀之后,无法吸纳足够大比例的工人了。
走高端核心产业方向的皇室财团,注定没办法吸收足够多的普通工人。
就算民间工厂条件不好,工人们一样要去民间工厂工作。
虽然说,这个“条件不好”的标准,只是相对现在同时期的皇室工厂而言的。
相比世界大战的时候肯定是已经好很多了的。
因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开了,大明的社会生产力正在急速上升,工厂东家们已经能够拿出更多的“条件”给现在的工人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普通工人的“条件”提升的速度,肯定是跟不上生产力上升的速度,跟不上工商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民间资本的膨胀速度。
经营者肯定会理所当然的将更多的利润收入自己的囊包,用于扩大生产。
当两者的差距累积起来,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了,那就是经济危机的前兆。
在国家层面上,那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是给工人加钱,进而增加消费。
但是站在个人角度看,东西卖不出去了还加工钱,那不是胡闹吗?
在民间工厂理所当然的选择是减产和裁员。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在生产能力大发展的阶段就提前去做,从而推迟乃至避免经济危机。
而不是等到经济危机来了之后,再作为解决方案去实施,那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朝廷要求加工钱,那厂商就直接宣布破产跑路。
到了经济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工厂的东家们已经加不了工钱了。
朱靖垣要求增强朝廷的力量,大规模开设官营产业,从民间吸收更多的工人,进入官府的直辖的厂商之中。
直接目的当然是制衡民间资本,但实际操作方向却是在遏制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危害,会在大发展之后到来,朱靖垣父子两个从现在就开始提前布局应对。
预防如果能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最终不出现,那之前所做的一切未必有人理解。
提前预防,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之后解决,预防问题的人未必能获得声望。
就像后世每到雨季,被淹的城市都会上新闻,而没有被淹的城市没人知道。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罗斯福其实并没有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但是却成功推迟和控制了经济危机,并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转移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成了美国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
现在的大明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还没真正见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危机,不知道那种情况有多么的恐怖。
当然也没办法认识到解决这种危机,避免这种危机实际上的功劳有多大。
如果自己能够和罗斯福一样,为已经跌入危机中的大明“力挽狂澜”的话,那一定能够彪炳千秋,为人乐道的。
但是大明遭受危机的损失,实际上也是无法估量的。
而且,要说自己的“功绩”,已经通过技术革新和主持谈判,拿到让自己手软了。
自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
现在,为大明尽可能消除避免经济危机,让大明未来能够持续顺畅的继续发展几十年,应该才是自己的最高目标。
心中想着这些,朱靖垣嘴上没有提相关的话题,除了朱仲梁之外,别人都没办法跟自己讨论这种话题,更不可能公开说。
朱靖垣反而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民间飞行活动的重视,在参观工厂结束的时候告诉朱迪铠,自己想要看看那个原地起降的玩法。
让朱迪铠以工厂和自己的名义,在最短时间内,邀请到这个民间活动中已经比较知名的“大手子”们,来工厂参加一个简单的邀请赛。
只要得到邀请来参加的都给一百银钞的参与补贴。
入围前十名都给一千银钞的奖金。
前三名的奖品,直接是一架大明航空的新款小型通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