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作家陈丹燕,曾游历欧美,后应邀去美国一所大学做研究员。她带了正读高二的女儿同行。到了美国后,女儿就近入读。她发现学校里有个数学俱乐部,而她向来以数学成绩而骄傲,就立即加入进去。
可是过了段时间,女儿却忽然间变得烦躁起来,想要退出数学俱乐部。陈丹燕询问何故,女儿吞吞吐吐,最后才说明白。原来,这个数学俱乐部的成员,全都是真心喜欢数学才加入的。只有她特殊另类,她是数学成绩好,善于考试,自认有优势加入。结果她在里边格格不入。人家比较的是谁对数学领域有全新的发现,谁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她天才的应试技巧,在这个领域完全派不上用场,感觉好郁闷。
陈丹燕了解情形后,立即支持女儿退出:不喜欢,就退出。你在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功利思维,跟人家真的玩不到一起。
(02)
2012年夏天,一位当时在国内大红大紫的明星,带孩子去法国里昂旅游,恰好赶上当地的读书节。里昂图书馆为孩子们推出了很好玩的节目,两个星期之内,谁读的书最多,可获得大礼包一个。
明星知道自家孩子聪明,就立即报了名。果然,活动开始后一周,图书馆工作人员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别的孩子连一本书都没读明白,而明星家的孩子,已经读了三本书。
明星好开心,鼓励孩子:给老爸好好地干,赢了咱们拿着奖品,去吃蜗牛大餐。
正开心着,图书馆工作人员过来了,对明星说:对不起,现在请你家孩子,退出这个活动。当然,如果你们不满意的话,礼品可以拿走,但这次读书活动,你们真的不应该参加。
凭什么呀?凭什么不带我们玩呀?当时明星火冒三丈,感觉自己被歧视了。
原因很简单。工作人员告诉他:读书不是比赛,是没有功利性的,只是为了熏陶孩子的心灵,所以鼓励孩子们读书。可是你家孩子,完全是为了拿第一而读书,他读得快而且比较疯狂,但心思却全然不放在书上,只想着赢别人。这种过于功利的读书方式,既给你自己家孩子带来隐患,又为其他孩子带来忧虑。不喜欢读书的人,是不会在这个领域里获得快乐的。而他过于功利的取向,又会对其他孩子产生误导,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不是……明星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正是他给孩子灌输了读书赢大奖的念头,耽误了孩子。这时候他还在嘴硬:不是,我家孩子读书快,这难道也错了?
工作人员回答:这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是否喜欢的问题。你家孩子虽然读得快,但是他对书中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没有自己的体会。其他孩子虽然读得慢,却是乐在其中,都能够从书中体悟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好吧,那我们退出吧。明星意兴阑珊,领着孩子离开,去寻找适合他家孩子的游戏去了。
(03)
上面说的这两个故事,其实也蛮特殊的。纵使是发达国家,有这种明确教育理念的人或事,也不是普遍的——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许多父母,鼓励孩子读书的动机极其功利,功利导致了无法想象的短视。许多父母让孩子读书,一是考个好大学,二是找个好工作,三是找个好对象,全部的意义就在于此。
既然目的功利,手段当然非常低劣,无非三个办法——哄、骗、吓。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子女——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招是哄,已经用了一千多年了,但仍持续不衰。
高中要抓紧,不能输在关键时刻,等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这招是骗,对孩子伤害最大,许多孩子,就是毁在这个不切实际的期望上。
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娶不上老婆,这辈子你就完了——这招是恐吓。
这么几招用下来,对孩子们的效果如何呢?
(04)
刚刚看到的消息,峨眉山下,有个幽静的小山村。忽然出现一名陌生男子,行迹诡异。当地人以为是逃犯,火速报警。
警方赶到,发现山洞里边,落魄男子躺在地上,精神状态极差,无法与人交流。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饿的。
警方一边喂食,一边核查男子身份,查到是一名失踪10年之久的大学生。联系家人得知,这名大学生在2004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久后就沦落为流浪汉,他从湖北、云南等地一路流浪来到四川,在峨眉山下找了个洞窟居住。
报道称,家人将这名在外流浪10年,年已34岁的大学生,接回了家,希望他能够重新开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