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瑞典、挪威这些国家在设计一型装备时就可以不考虑、或者少考虑在雨林、热带地区的可靠性需求;德国、俄国则不用担心雨林。
就算是国土广袤、环境丰富的美国,至少也不用考虑高原地区作战。
相比之下,大明则要麻烦得多,桩桩件件都得顾及到。
也是在这一天,有关“军事考察队成员擅离职守,谎骗上官而私自参战”一案的审判结果被登载在了大明陆、海、空三军的内部刊物上。
同时,此事亦被刊登于大明的官方军事刊物《帝國军报》,因而得以被公众知晓。
虽然《军报》的受众有限,但是其它民间报社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接二连三地转载了这则吸引力爆表的消息。
由电报拍发的电文以光速将之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动作快的报社当晚就转载在了酉时昏刊上,动作慢的也放在了次日的卯时晨刊上。
一天一夜,这件事便为大江南北所知晓。
紧接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条消息也持续发酵,许多家报纸都刊登了一些有意思的社论。
所谓社论就是报纸刊物对热点时事做出的长篇评论,往往会借其阐述自身观点和政治见解。
这样一来,许多政治立场不同的报纸便一如既往的针锋相对了起来,关于此事的社论也渐渐的从靠后的版面往前移动,《江南民报》更是干脆以头版刊登。
“父皇,此事倒是有趣,就报刊而言,民间对其评价虽然各不相同,然而大都赞许,不少评价都相当中肯,负面评价寥寥。”
斜阳西垂,皇帝、皇太子、公主三人很少见的同行在莫愁湖畔散步。
鲜红的晚霞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仿佛一缕缕火焰在翻滚着。
皇太子回答完,负手而行的皇帝微微颔首,“你的见解呢,讲讲。”
“常人只在乎对不对自己喜好。对于尊崇国族的人而言,周某人统领异国兵马在佛郎机战绩斐然,又携诸多成果归来,这无疑让他们甚是自豪。”
“而左翼人等对此自然是赞不绝口的;至于其余的中间人……此举并不违逆仁义道德,看热闹之余,至少不会批评。”
皇帝“嗯”了一声,不置可否,沉默了一会儿才又开口道:“看出来了吗?寻常争辩不休的人们,有时候亦能保持一致。管中窥豹,便可见当下时事、思潮、群情。”
“纵观民间百家大中报刊,偏右的占了小半,近些年又还有愈来愈多的中立者转而右偏,儿臣觉着这…不大好,今后极易失衡。”朱立锲再一次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皇帝悠然回道:“时势就是如此,可缓不可逆。”
朱立锲沉默了几秒,话锋一转,“不止是军部,民间诸多商贾同样垂涎南洋,今年,‘东西必有一战、早战胜于晚战’的论调越发流行了。”
“日夜为此忧心,不累么?”皇帝笑吟吟地反问道。
这让身后的二人怔了怔,朱立锲苦笑道:“儿臣多少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江山社稷暗流涌动,儿臣可不敢不在乎死后滔天洪水啊。”
别说死后不管洪水滔天了,就大明目前这样子,要是敢乱来,怕是活着的时候就要被洪水席卷了!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咱总不能去神烈山上吊吧?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人人会说,可真正能耐心做到的却没几个。”皇帝停下了脚步,望向了西边落日的方向,“就如今这纷乱的天下局势,大战绝无可能避免,与其忧心早晚,不如考虑如何顺势切入吧。”
“您的意思是?”
“这就得综合民意、时势,还有别国的行为来应对喽,先发制人、后发制人,各有各的理。”
面色复杂的朱立锲欲言又止,少顷,他才叹道:“不知为何,父皇,当下的大明给我一种…失控感,似乎无论如何努力与倾心,最终都称不上完全正确。”
推一本作者群中朋友的书噢,有兴趣的可以去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