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一朵栀子花,一朵红蔷薇,咳咳,票票拿来,收藏拿来~~~~
29、蔓菁给中行的20封邮件(1)
范中行回到工厂,才发现,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沈蔓菁活的那是相当的精彩。
话说她借了车间里几个男孩子的摩托车,车间每天晚上要到十点钟才下班,而苏芳芳她们几个小姑娘所在的办公间下午五点半就下班了,沈蔓菁每天下了班,就骑着借来的摩托车,带着苏芳芳去市区的江边上玩,据见者传,沈蔓菁骑摩托,那是飞一般的速度啊,苏芳芳初始坐她车提心吊胆,后来习惯了,还嚷着“快点,快点,再快点”。到车间快下班时,沈蔓菁就会带着苏芳芳再飞回来,还人家小伙的摩托车。
再话说,某次厂里送货的师傅临时有急事不能出发,厂里会开那个小货车的人又不多,沈蔓菁自告奋勇帮忙,找了范中轩做向导坐副驾驶位子上,就去送货,范中轩后来跟范中行说,“弟,你知道不,她踩着油门倒车啊!差点没把我吓死。不过,她开车真过瘾呐,跟你有得一拼”
范中行汗,我什么时候也没踩着油门倒车啊!
再再话说,范中行的二哥范中明自己家没有房子,和老婆一起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工厂在郊区,而两个女儿上学是在市区,到底不方便。因此两个女儿,13岁的炫菲和8岁的炫兰,都住在杨玲玲家里,炫菲今年初二,马上要升高中,英语成绩很差,邵明君不知怎么地打上了沈蔓菁的主意,请她给炫菲补英语,蔓菁反正也没什么事,就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每天下午,杨玲玲把炫菲带到厂里来,蔓菁就在办公间那个开集体会议的大圆桌上给她补课。
结果,炫菲要来厂里,妹妹炫兰也跟着要来,然后,15岁的炫辉和9岁的炫安也要跟着一起来。
A市的孩子,从小学起就要开始学英语了。结果蔓菁发现,范家的几个孩子,英语都没打好底,比如说,8岁的炫兰和9岁的炫安一个学英语一年了,一个学了两年了,居然连24个英文字母都认不齐。
这下好了,索性炖一起补了。
这样5岁的炫澈和2岁的炫薇就被剩在了家里,没人管,杨玲玲只好把他们都送到爷爷奶奶家去跟炫泽一起玩了。
范中行回到厂里,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奇观,每天下午,范家几个小孩,在他范氏开核心领导层会议的圆桌边围了一小圈,由沈蔓菁集体补课。她的声音甜甜软软,英文讲的流利漂亮。她讲课的时候,办公间里静静的,那些女孩子都不说话,苏芳芳也跟着听,有时还跟着发几个音。沈蔓菁讲的很细,很认真,挨个教几个孩子,他们一个个都很听她话。
她的笑容很温柔,范中行看着她,觉得心里什么地方软软的。
然后,范中行发现,他离开的这20天里,沈蔓菁每天都有给他邮件,报告自己每天的见闻、成长和一些想法。
他饶有兴趣的打开一封看着,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一口气读完了20封邮件。
7月3号
“看书,思考很多理念,与这个工厂现时的经营范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息息相关。
地皮批下来,扩大再生产,很可能以后就面临转型的问题。由被动转为主动,如何主动,始终等着别人的订单始终不是上策,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是一个难题,也是一门艺术。
创建自己的品牌:这中间的问题更多,远超过现在的业务范围,人才的储备和引进很重要,不是简单的照版制衣了,而要有自己的时尚感,创作力。要考虑衣服的版式,材质,搭配,陈列驱动。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来日漫长,关键看领导者的决策和考虑。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该提上日程了。
当然,如果无此打算,就不用考虑那么复杂了。就是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扩大订单,扩大信誉,扩大自己在同行业的影响。人脉,信誉,生产力……”
7月4号
”现在是夏季,工厂却在生产冬装。反季节生产的原因,除了节约成本外,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果不其然,问过师傅们后知道,生产,销售,消费,是一个周期,衣服从设计,到生产,到分配到各销售渠道,进入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当季产当季的衣服,完全跟不上市场需求。
原来如此,真好玩……”
7月5号
“跟苏芳芳去市区玩。
坐虎坪至A市的车,工厂在中途,一端是虎坪小镇,一端是A市市区。
镇上有坝,沿江而设,晚上,有吃有喝,有露天KTV,蠢蠢欲动,蠢蠢欲动,想去玩。
市区亦有坝,沿江而设,坐船,不久即到J市。一江之隔哦,有机会真想坐船过去玩。”
作者题外话:这一节也是相当的纠结。
如果一个女孩子每天都坚持给一个男人发邮件,说明什么问题呢?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