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骑马服
&esp;&esp;一家子累的差点散架,冯氏连嗓子都哑了,等最后一个客人走了,陈三累的往花厅前的门槛石上一坐不起来了。
&esp;&esp;绵绵让厨房熬了银耳雪梨汤给大家清肺润燥。
&esp;&esp;晌午大家都没怎么吃饭,这会早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esp;&esp;陈大都没用勺子,一碗汤三两口就灌进了肚子:“绵绵呀,这玩意儿不顶饿,有没有能饱肚子的吃食?”
&esp;&esp;绵绵莞尔:“当然有,这汤就是给大家润嗓子的,伯父伯母们稍等片刻,硬菜马上就来。”今天大家都这么累,明天回巨月还有硬仗要打,自然要吃的好一点儿。
&esp;&esp;她拍拍手,姜妈就带着人把菜给端了上来。
&esp;&esp;酱焖肘子、葱爆羊肉、红烧花鲢、鲜花椒炒鸡块还有淮山排骨汤,另有时令蔬菜六道,摆在桌上色彩缤纷,让人看了就很有食欲。
&esp;&esp;都是自家人,也不用分桌弄屏风了,围在一张大桌上吃就完了。
&esp;&esp;风卷残云般吃完,大家都饿惨了,连往日都嫌腻歪的酱肘子也吃了个干净,陈大把酱肘子的盘子端到跟前蘸馒头吃。
&esp;&esp;绵绵有些局促的站起来:“大伯,这厨房里还有菜呢,我再让他们给你端去。”
&esp;&esp;陈大摆摆手,指指桌上的剩菜:“这菜不是没吃完吗?我就是觉得这饽饽做的好吃,面发的好,又筋道又松软,一点也不发酸。”
&esp;&esp;说着,跟陈二陈三说:“咱小时候,能吃个白面饽饽都能算过年了,哪能想到这会不年不节的还能吃上这么好的菜。”
&esp;&esp;陈三看着大哥的动作也想起来小时候的事:“大哥你这一弄我倒记起来了,咱们小时候有回姑妈姑丈来串门,咱爹去弄了半个酱肘子跟姑妈、姑丈分着吃了。咱们弟兄几个就只混了个盘子底蘸饽饽。”
&esp;&esp;“那可不,那时候觉得这那蘸了汤的饽饽真是人间美味。”提起回忆,陈大也是满满的感慨。
&esp;&esp;冯氏几个妯娌听了,则互相使个眼色,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她家的公婆自来就跟别人家不一样,人家当爹娘的都是把好吃的省出来给孩子吃,她们家都是老的先吃。
&esp;&esp;别说绵绵这样的孙女了,就是玉达这个大孙子小的时候也很难从爷爷奶奶嘴里要口好吃的。要不后来,李氏也不能偷着偷鸡蛋给儿子吃。
&esp;&esp;也就老四这个小儿子,以前仗着嘴甜能从老李氏手里要点吃的,但那也是因为上面有仨哥哥挣钱往家交。
&esp;&esp;“对了,老四两口子怎么没来?”说到这个,冯氏这才想起自己那个便宜小叔子。
&esp;&esp;李氏笑道:“我们走的时候,报喜的官差还没到呢,你大哥让老四两口子在村里安生待着,万一有了喜信也好招呼族里的亲戚们。”
&esp;&esp;眼见大家面上都带了倦色,冯氏便说:“天色也不早了,咱们早些洗漱休息吧。”
&esp;&esp;李氏几个都点头应是:“明儿还要早起回去,是该早点睡。”
&esp;&esp;“哥哥嫂子们都受累了,要没有你们,我们可要抓瞎了。”冯氏谦虚的说道。
&esp;&esp;李氏和周氏赶紧摆手:“都是一家子,说这些干嘛?”
&esp;&esp;当初玉达考秀才的时候,没少沾玉宽的光请于阁老给看文章,李氏还指望儿子跟玉宽好好相处,以后能再向于阁老请教学问呢。尤其这两年于阁老愈加不见外人,听说连刚来的县太爷都吃了闭门羹,儿子要不是因为玉宽哪有这样的体面。
&esp;&esp;到晚上安排住宿的时候,冯氏才觉得这宅子买的是真小,自家住倒是堪堪够用,可万一来个亲戚就住不开了。等宽哥儿成亲有了孩子,以后肯定住着挤,冯氏心里算盘等过了这段日子一定要再在府城买个大点的宅子。
&esp;&esp;把玉宽安排到书房里,安哥儿跟着爹娘睡,哥俩的房间腾出来正好给大伯和二伯两口子。
&esp;&esp;原本绵绵都做好了牺牲个人空间的准备,最后看到不用占自己的屋子还有点小开心。
&esp;&esp;尤其是到了半夜,绵绵被某人叫醒的时候万分庆幸自己是单独睡的。
&esp;&esp;绵绵惊魂未定的看着眼前穿着夜行衣的小桃童鞋:“幸亏我胆子大点儿,要是换了胆小的,大半夜的被你这么一折腾,就算吓不死也早喊出声来了。”
&esp;&esp;“你一手安排的好戏不去看那不就可惜了?”小桃朝赵家那边努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