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
英雄对时代,只是起到助推的作用。
把时代看做档期,把英雄看做电影。
结论也就不言自明。
但是!
电影的历史,却似乎根本不是这样的。
就比如说,暑期档是怎么出现的?
答桉非常的明确,就是因为当年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叫做《大白鲨》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暑假期间上映,然后创造了票房记录。
暑期档就这样诞生了。
不仅仅是这一个例子。
再看我们中国大陆电影市场。
贺岁档是怎么来的?
那部叫《甲方乙方》的电影,当年在电影黑暗时代,拿下了一个让人振奋的票房成绩。
贺岁档就这么出现了。
虽然冯晓钢确实干了很多让人没法不讨厌他的事儿,可就这个贺岁档而言,他算是对中国电影有贡献的。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沉放真的能凭借《夏洛特烦恼》就造出一个春节档吗?
这个事儿,只能说沉放有足够的信心。
而且,他还有一个十分可行的计划。
但,计划还只是可行,到底能不能真的成功,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别过张班主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
《建党伟业》还是成功的,虽然没有同期的《明日战记》票房那么耀眼,可也取得了说得过去的成绩。
韩三爷还是满意的,上级领导对他的工作还是表示了肯定的。
当然了,目前有许多不好听的声音。
主旋律电影怎么被你搞的这么商业?
既然是为了弘扬主旋律,为什么还要赚钱?
这等等说法,韩三爷只是觉得十分可笑。
主旋律电影如果不赚钱,那主旋律电影就一定是在走下坡路,一定是越来越不行了。
很简单,因为以前就是这样,例子就是清清楚楚的摆在如韩三爷这样的电影人的面前啊。
他们已经看过一遍了。
就算是主旋律电影,那也是电影,电影就得按照电影的规律来办事,说穿了,电影也是一种商品,是精神文化商品。
商品不赚钱,那这个商品就是失败的。
只有主旋律电影赚钱了,才能拍出更好的主旋律电影来,才能引得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商人以及大明星的加入。
今年有一部大哥龙跟上影合作的大制作主旋律电影嘛,马上就要上了,大哥龙为主的呀。
这就是成果,这部《辛亥革命》既是主旋律电影,也是商业电影。
主旋律跟商业根本就不冲突,从来如此。
至于说不应该赚钱,那真的是以前的老思维了,也正因为这种思维,原本全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长影厂。
不就像现在这样了嘛,几乎就等于是已经淹没在历史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