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成败……想到这里,杨嗣昌心中一沉,一股极不自信的感觉袭上心头。无论如何,他也没有办法对眼前的战事有乐观的看法。
站在这河流旁边,放眼眺望,千年闻名的朱仙镇就似乎在眼前一般,再往北一些,则是中原腹地名城开封。
超过百万以上的人们将会在这里爆发一场大战,而身为主攻的一方统帅,却毫无必胜的信念,一念及此,杨嗣昌面若死灰。
“无论成败,终将青史留名。”
感觉到失败情绪无可逆转的时候,杨嗣昌也唯有这样开解自己。
最少,眼前这铁灰一般的天空,天空之下呈现铁灰色的苍茫大地,莽莽之间,似乎无数甲兵,潜伏其中。
这样的景像,想想也是令人激动而神往,无论如何,能成为一方的主角,似乎也是一桩幸事了。
“只可惜,张国华不在此处,不然,我一定是另外一番心情了。”
山东镇兵马超过十万,这是杨嗣昌多方打听过后才知道的情形,以张守仁所率七千兵展露出来的实力,杨嗣昌相信只要有三万山东兵过河而来,收拾闯营就跟玩儿似的。
不过,也只能想想了。
国家无力,武将不能归心,文官驾驭无力,而且杨嗣昌近来发觉,文官之中,忠君爱国的也渐渐少了,对武将趾高气扬的也少了,大家都变的谨慎,小心,不愿得罪人。
这很明显的说明,众多文官的感觉也不大妙。
“末将等,拜见督师大人。”
猛如虎和张任学,李国奇,李国能等总兵官和副将、参将以上的武官过百人,奉命前高,众将都是打马前来,到了杨嗣昌面前百步开外就下马,步行前来。
所有人都披着铁甲,数百人一起行进,铁甲之声哗哗直响,令人觉得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杨嗣昌也是精神大振,双手虚扶,大声道:“众位将军请免礼!”
最近这几个月,杨嗣昌都是脸有病容,一副不久于人世的模样,今日看上去却是容光焕发,精神十足。
不仅如此,他对诸将也十分客气,以前召见诸将都在白虎节堂,外头仪卫森严,众将进入后都要叩头拜见,左良玉就是因为不堪这样的大礼参拜,多次军事会议都不肯参加,到这时,杨嗣昌却是赶紧宣布免礼,这样谦和的态度,也是十分少有。
众将心中却是凛然,知道督师越是客气,说明就是决战前夕,在这个时候,委实不算是什么好消息。
眼前大地一片苍茫,到处都是蚁群般活动着的士兵,间或有大股骑兵经过,引起一阵骚动,渐渐再趋于平静。
往前看,是一座千古闻名的集镇,一条河流如玉带般蜿蜒流淌着,眼看着神色各异的诸将,杨嗣昌提起一股气来,便欲开口说话,只是在这个时候,他喉咙处一阵悸动,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一股腥甜之气弥漫开来。
杨嗣昌眼睛扫视眼前众人,不动声色的将这一口鲜血咽了回去!
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
“自剿贼以来,已经有十余年矣。为将者不能尽心协力,以致流贼一日盛于一日,国家大局一日危于一日。今日本督师亲自于此督战,诸位将军,万不可如以前那样避战,必要全力以赴,为国家解除危亡的局面,以后,大家也能共享太平之福,解下盔甲,放下刀剑,居于乡里,与好友至亲和儿孙为伍,何必弄到铠甲生虱,不能安闲?一战毕其功之后,免去早晚奔波之苦,居家为官,一样尊荣富贵,诸君,此理可明否?”
“督师大人开解的甚是有理,我等都是明白。”
“末将等遵命行事,请督师大人放心。”
声调虽然是七零八落,没有什么声势出来,杨嗣昌勉强也满意了,当下又道:“诸位一定要约束部下,奋勇戮力,千万不要辜负朝廷,也辜负本阁部的殷切期望。”
“末将等绝不敢。”
“好,下面,本阁部再来说一次具体的机宜。”
诸将都是俯首听命,杨嗣昌心中感觉高兴很多,当下叫来一群赞画,对着诸多将军开始指示具体的机宜。
无非就是何时渡河,在何地扎营,何时会师,何时进军,以何战法,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等等。
猛如虎在这一年多来,被左良玉排挤压迫,心中有很多不满的地方,他原本死掉几个子侄,对农民军恨之入骨,是剿贼最坚决的一个总兵,若不然,也不会被授给剿贼总理一职。但现在,他对打仗没有什么兴趣,一心只想保存实力,这两年来,大家都是这样的做法,朝廷毫无办法,连他这个向来忠勇的老将,也是如此了。
至于张任学和陈宏范等人,向来就是十分奸滑,从来都是出工不出力。
而且因为他们的部下不够精锐,本人也不是良将,所以补给向来都是最后,欠饷缺粮是常有的事,所以他们的军纪很坏,根本毫无打仗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