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百科 > 第419部分(第2页)

第419部分(第2页)

南下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海上争雄不光是船只,还有相当的指挥人员和水手及炮手的素质。如果光是凭船的话,郑家当年也打不赢荷兰人了……郑氏水师的船只有船首炮,一艘船最多十门八门的火炮,荷兰战舰一艘最多三四十门火炮,形成了绝对的碾压的优势。

就是这样,郑氏仍然是以跳帮战和火船搞定了强大的敌人,郑氏火船相当长时间内是远东的一股强悍的威慑力量,主要是这年头帆船海战洋流流向十分重要,郑家的水手经验十足,往往抢上上游,借洋流急速而下,用火船烧毁敌船,而帆船机动力不足,闪避不开,同时火炮和海战火炮术也在萌芽状态,根本搞不定顺流而下的小火船,加上郑氏水手多凶悍的海上凶徒,跳帮战后荷兰人也不是对手,几次大型海战,郑家就是靠的这一手赢了对手。

后来郑成功打台湾时,海上的一套就用不上了,打大员岛等荷兰城堡时,敌人千把人,郑成功部下数万精兵,结果根本啃不动,最后仗着人多以围困之法迫敌投降,从这一点来说,恭维郑家在海上的经验和实力,也不算张守仁太过违心。

在听到胡得海恭维的时候,在场的郑家人都彼此打着眼色,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之情。

不论如何,张守仁在陆上已经开始建设自己无敌名将的形象,最少也是夯实了牢固的基础。只要对东虏再赢几场,这个桂冠就算戴在头顶,谁也夺不去了。

在这样的人面前,哪怕是郑家的人,也该感到足够的骄傲和自豪了。

既然无意南下与郑家争雄,在胡得海的解释下,登莱这边十年之内都吃不光北方贸易的利润点,根本无须南下。

建水师,当然还是着眼于登州对面的旅顺和觉华诸岛。

胡得海最后结论道:“皇上命太保为征虏大将军,此番援锦之役恐怕是赶不上了,不过我浮山军面对东虏是迟早的事,太保已经上书朝廷,决心恢复皮岛到长生岛等列岛,占据旅顺与觉华,以此成为海上与陆上两路夹击之势,陆由山海关并宁远,海由宽甸到觉华,辽阔达数千里,我军有强大的水师,则东虏无可奈何,牵制其兵,可成事半功倍之势。”

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

在胡得海解释的时候,浮山参谋处的缜密和扎实的作风也显示了出来。

在丁宏亮等赴辽东细作的努力下,沿广宁到义州,再到沈阳和辽阳,复州盖州金州南关,最后是旅顺,整个辽南的地图都是被成功的绘制了出来。

当看到觉华岛到旅顺,再到皮岛那绵延不绝的岛屿群时,郑彩与郑芝豹这叔侄俩都是互相使着眼色,彼此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之色。

行船海上,最难的就是定位,当时的远洋航行风险极大,从伦敦出发三艘船,历时三年重新回到港口最多还只有两艘,三成的损失率是绝对有的,并且是无法避免。

一直到蒸汽轮船和苏伊士运河的出现,缩短了航程和增加了动力,远洋航行才不再是死亡率极高的畏途。

在此时的南中国海,郑家肯定掌握了相当的海图和航线,但无论如何,也是比不过眼前浮山海图这样的扎实与详细。

郑家以往就是对北部海域了解不多,受制于种种因素,虽有北上想法,一直难定决心。

其实也是郑芝龙的胸襟格局的原故,在黄龙捣腾搞跨了最后的大明北方水师之后的几年间也是郑家飞速发展的时候,控制渤海和黄海绝非难事,但郑芝龙满足于在南中国海日进斗金,不想再北上折腾了,此时郑彩与郑芝豹看到海图之后,两人竟是突然都有极度后悔的感觉。

如果郑家早下决心北上,占据那些海岛……现在又何必同人谈什么合作?

只是一起这种心思之后,再看张守仁的神色时,郑氏诸人又是赶紧将这种不合时宜的想法按了下去。

眼前这位,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刚刚冒起的小小游击,现在已经是拥兵数万,镇守一方,无论是实力还是名位都在郑芝龙之上的一方豪强了,此时再来打什么主意就太蠢了。

浮山这边有计划有行动,自是取信了郑家这一边,郑彩抱拳道:“太保大人看来真是下了决心,光是看这海图,恐怕就要花不小的人力和财力了。”

“这是自然。”张守仁点头道:“所费花功夫当真不小。”

“太保胸襟格局,非常人能比。”郑芝豹也是恭维道:“复辽之功一定是太保的,将来太保必能封国公!”

张守仁哈哈大笑,答道:“托郑兄弟吉言了,本朝上次封国公还是永乐年间的事了,不过现下大局比永乐年间还不堪,没准真会有顶国公帽子落在我头上,谁曰不然?”

郑氏叔侄此来也是有打听大局的任务,听着张守仁这话,叔侄两人使了个眼色,便由口齿更灵便的郑彩接话,打听起天下大局来。

“松山之役朝廷必败!”张守仁也不隐瞒什么,沉声道:“朝廷集十余万兵,八镇总兵,营兵最多十三四万,以本朝一万兵吃四千空额来算,正兵最多十万,八镇总兵的正兵营和家丁加上一总督一巡抚的督标抚标,精兵不会超过四万人!这么点兵,皇上却以为是雄兵十余万,一心只想速战速胜,朝中兵部多不知兵者,偏喜欢多方掣肘,洪承畴当然知兵,不过上受制于皇帝,中受制于同僚,下受制于诸多的骄兵悍将,焉有不败之理?从大明这一边来说,局面就是如此,东虏那边,却是视锦州之战为举国之战,我们的细作已经有情报传来,东虏全面动员,最少有十六万正兵和余丁奔赴战场,其中披甲兵在十万以上,两相对比,我大明军战力不如人,兵力亦不如人,又不如人上下一心,对已对敌,无有一利,这样看来,岂有获胜的道理?”

眼前已经是交五月,现在举国上下,最热的话题就是援助锦州之役。

从十二年开始,皇太极派多尔衮和豪格叔侄围锦州,后来因为包围不利,免了自己儿子和兄弟的亲王,降为郡王,然后派郑亲王济尔哈郎前往主持,清军挖壕的功夫十分了得,在锦州四周挖了几十里周长的长垒出来。

这是十二年下半年的事了,当时明廷朝议出来,就是决定援助锦州。

关键是锦州是撑在大凌河与小凌河的一个点,当年丢掉了义州和广宁,使得东虏能顺利越过辽西保垒群,由蒙古草原进军关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