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百科 > 第160部分(第3页)

第160部分(第3页)

清军的威胁一日不除,普天下的汉民都不要想过上轻松的好日子!

从家属区域出来,一队骑兵就在修好的官道上急驰着。虽然道路没有扫雪,积雪没过了马蹄,但官道修的很好,雪天也冻的坚实,反而比出太阳要化雪时好走的多。

张守仁现在也是在担心此事,大军西向是必然之事,五千多人,其中辎重队和车队有不少车马,工程队也有不少造桥修路的工具和很多来自后世的手段方法,但大自然的威力也不是人力能抗拒的,后世德军在苏联境内的遭遇都是工业化时代的事了,这年头有什么?只有骡马而已。

这一次进军,速度是一大问题,也是对浮山军的一大考验。

别处官道不会如浮山这里修的这么好,而且行军也不可能只在早晨行军,到中午九十点钟左右,冻土化开,将会十分泥泞。

浮山军人的体能和装备没有问题,他更担心的是辎重。

那么多的粮食军资,铠甲火炮,这些都是十分沉重的军需物资,一路逶迤向西,可能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在破烂泥泞的官道上行军,这当然是很严峻的考验。

不过这些事参谋处和仓储处并中军营务处都在商量办法,将作处也在加班加点的赶工,给大车减轻重量,加固车轮,并且仓储那边多调拨骡马,铁匠们固定铁掌,多做准备,一切准备工作在十几天前就一直不停的进行着,哪怕现在就在年关,整个营中和将作处等多处地方,仍然是十分忙碌的景像。

所有人都明白,现在多做几分,将来立功回来夸功游街的浮山子弟就能多回来一些!

等从官道上跑了十来分钟后,军营辕门在望,在地势较高的官道上对营中看的比较清楚,到处都是穿着灰色作训服的浮山军人,各哨和队已经在分别集结,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方阵列队。等一会儿,就会传来地动山摇般的震动和嘹亮的口号声响……附近有不少聚集的百姓已经把浮山军人的口号声当成起床号了,现在是农闲时节,不必起那么早,不过习惯早起劳作的农人也是在军人跑步后不久就起身,开始忙活自己手中的活计。

浮山这里,现在有的是机会,勤劳的人,就一定能够致富。

张守仁翻身下马的时候,一辆骡车也是晃晃悠悠的赶了过来。

他知道是孙承宗来了,立刻就是迎上前去,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口中道:“阁老,这几天大寒,昨夜又落雪,车辆十分难行,你老要是万一有什么闪失,小子是担当不起的。”

“你有什么担不起的?”

时间不久,两个脾气相投的一老一小就直接干脆的以你我相称了。孙承宗是瞧了出来,张守仁虽然识字,读兵书,但身上没有一点文人的迂腐气或是想往这上头靠,他自己也是对一些不必要的礼节和讲究深恶痛绝,既然张守仁是这样的人,不如放浪形骸,反而相处的更容易和舒服一些。

第二百八十四章 军营生活(3)

还有一个考量,就是将来在清军退出关外时,孙承宗总要回到高阳,或是到保定城中暂居一时,既然如此,在这里也就不必太同张守仁客气了。

这些天来,老孙头也是给了张守仁结结实实的帮助!

以他当初在辽东任督师多年,统帅数十万大军的经历,孙承宗在张守仁的后勤和营务布置上提了一些十分有用的建议,并且每天都给张守仁讲授辽东情形,老孙头深悉辽东清朝的情形,对一些贝勒和都统一级的大将更是了如指掌。

清军会在关宁和北京派细作密探,甚至能抄录到明朝的机密奏疏,辽东都司自然也不可能一点动作没有,在后金的沈阳和辽阳两座城池中,在一些要紧地方也是派有密探,很多后金一方的机密情报,就是在双方的情报战中被挖掘和记录了下来。

但因为情报工作的粗疏和没有系统,加上情报人员不停的死伤,很多情报工作都中断了,所以孙承宗的一些记忆中的东西,弥足珍贵……现在这个时候,明朝对清已经是只有守势,甚至是守也守不住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细作敢去冒奇险,去打探一个已经全民军事化,正处于上升期,幅员其实近万里的大国去打探军情消息?

这些天下来,每天这样的功课是从未停歇过,也亏张守仁打熬的好身体好精神,每天不管怎么累法,都是能这么支撑下来。

听了张守仁的话,老孙头呵呵一笑,道:“你要是秀才,老夫一定会收你当门生,不过听说你已经拜了刘军门做恩师,老夫是不敢夺人所爱了。”

老孙头的门生倒是不多,要想门生多就得多做考官,老孙头先是翰林,然后很快升到大学士,又到地方做督师,考差接的不多,收的门生自然也很少。

不过以他的身份地位,要是真想收门生,怕是能从北京排到济南。

现在孙承宗的话,自是一时口滑说了出来,要是张守仁跟着就上,怕是他自己也不好打回票。

但张守仁只是呵呵一笑,便是将话题岔了开去。

接着便是一起入营,张守仁骑马,孙承宗坐车,一起到校场附近,巡营查视。

等昨天的值星官们把各队的情形汇报过来,一群军官也是分别汇报自己队中和各哨的情况,辎重和工兵队的队官汇报时间长一些,别的也就是几句话的事。

这样的早间汇报,其实就算是早点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