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给人占便宜,大家才有劲头。收成多了,他们占便宜,每天领工钱,他们占便宜,这样的便宜占多了,我们的收成才会多起来。”
看着众人,张守仁笑道:“屯田,我不是太明白。不过,我已经请教了一些人,无非是大家多辛苦,多积肥,多用人力杀虫,深耕下去,旱田缺水,我们就用打井的法子,不信抽不出水来,江南有大翻车水车,我们也能用,明年夏收,我要看到积谷满仓,总之,诸君就多努力吧!”
……
……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七日。
张守仁的吉期是定在九月二十六,此时距离婚期不过寥寥数日了。
浮山上下,从周老千户到普通的泥腿子军户,都是笑逐颜开的模样。张守仁的喜事,竟象是全所第一大事,所有人都是欢天喜地的模样,这热闹欢喜的光景,竟是和过年都差不离了。
自张守仁穿越至今,已经快满一年的光景,这么点时间,在浮山这里,真的是发生了太多太多值得书写的事情。
每个人的感悟不同,或深或浅,或在外远观,或深入其中,成为这个变化中的一份子。
但无论如何,当张守仁的这件大喜事到来之时,整个浮山,从冷静到沸腾,这一次,没有一个人有置身事外的感觉!
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将至(1)
第二百二十章喜事将至
王老实全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踏入了浮山营的□□领地。
其实从进入胶州地界,就是感觉和别处地界完全不同了。从青州府的莱芜地界,到莱州府的高密之后,一路上响马就几乎绝迹,那些村匪恶霸,剪径念秧的小贼,油头粉面的混混,满脸横肉的无赖,还有那些孤寡老人,没爹娘的孩子,满身破烂的流民百姓……这些人,可是一个也瞧不着了。
等到了胶州地界,更是觉着稀罕。
人们都是红光满面的,流民乞丐一个也瞧不着,混混无赖更是绝迹,难得的就是人人都有股子昂扬的精气神,说笑起来,都是大声大笑的,瞧着就是太平地界过着舒心日子的人。
“怎么会这样?”
所有人都是有点疑问藏在心里头,怎么想也是想不明白。
莱芜是南北通衢大道,这年头见的人可是多了。自己地界不太平就算了,南来北往的客商说起来,天下到处都是一样的。
西北乱,河北灾,河南大灾,湖广一带也闹兵灾,太平的只有江南一带,不过江南一带的老百姓日子也不算好过,因为粮价太高,赚的钱光是吃食就去了大半,遇到什么疾病灾荒,也是一样抓瞎。
这年头到底是怎么了?
可莱芜的经验,放在胶州这里,竟然不做数了。
商贸发达,百姓安康,到处都是太平景像,王老实一伙人走的兴起,夜里也壮着胆子走起夜路,一夜走了不到四十里,遇着三股巡夜的人。
全部是浮山营的人,有步队,有马队,还有炮队的人也出来巡逻,只当是拉练。
到这时,答案算是有了一点眉目。
莱州府一府之地,有这么一支强兵在,强龙兼地头蛇,压的那些小爬虫们不敢动唤,恶性大的,已经见了阎王,就算是为恶小的,也是莫名其妙的就在地方上消失,隔几天之后,就在海边老老实实的筛盐去了。
这样一来,治安自然是好,连带着市面兴旺,商人也肯来,这几个月下来,胶州一带的行商比往年加多了三成还多,货物价格也开始下降,而粮食布匹一类的东西,因为浮山营大量放赈发粮,所以市价也平易下来,不仅比此前要低的多,也是比往年的价格要低了那么一点。
市面发达,赚钱的机会当然比往年多了一些,所以颇有点物阜民康的感觉出来了。
加上孤寡老幼都有相应的机构抚养,流民乞丐也是被屯田局给领走了……先养起来,等屯田正式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当补充的人力来用。
种种桩桩,叫整个浮山的人对张守仁的婚事有着超乎寻情的热情,这种感情,越是往里深入,越是感受至深,所以从胶州到浮山所,这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不少人都是自发的买一点礼物什么的,赶到浮山所大营那边,出礼上帐,不是图什么,就是表达一点对张守仁拥戴至深的心意。
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将至(2)
“父老们,实在当不得,当不得。”
“多谢父老们了!”
“承情之至,承情之至!”
来下礼的人实在太多,虽然三文不当两文的礼物多,百姓前来,多少也就是个意思,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
但人数太多太多,营门四周,到处已经是设了收礼的桌子,不少字好的营兵被抽调了出来,写的礼薄一摞接着一摞,在桌子上堆起老高。
礼物则是放在营门一边,堆的如小山一样,各式物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