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已下第二场雪,可谢卿卿还是未等到远方的归人。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个人回来了,她心里总是不得安稳。隔了几日之后,谢卿卿带着阿莼等人一起去了城外永安寺上香祈福。
已近年关,寺中香火鼎盛,谢卿卿跪在佛前,心中默默祈求道:“信女不求富贵荣华,只求此生安稳顺遂,与夫君相携百年。”
她在心中念完,叩首上香,阿莼在她身后也跟着拜,而后扶了谢卿卿起身,轻声道:“夫人都求了什么?”
谢卿卿回之一笑,“既是向佛祖的祈求,那说出去便不灵了。”
阿莼笑道:“夫人不说我也知道。”她见谢卿卿拜完了佛祖,又去另一边上香,她平素识字不多,可见谢卿卿跪在一个排位前,神情肃穆,端正行礼。
阿莼正想说什么,此时却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和尚走过来,同谢卿卿道了句:“阿弥陀佛。”
谢卿卿起身之后,双手合十回礼,与谢卿卿说话的正是寺中住持,“以往只有温公子来拜过,不知女施主与温夫人是何关系?”
谢卿卿轻声回道:“这是家中慈姑,夫君如今未在京城中,我既为人妇,理应替夫君尽孝道。”
住持道:“温公子曾与老衲谈论佛法,每年也都在寺中小住几日。老衲倒对其红尘之事并不知晓,只不过方才观夫人面色,似有难以开解之事,引为忧思。”
谢卿卿苦笑,“大师好眼力,小女子的确有一桩心事,久久不可泯去,常泛于心间。”
住持道:“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世间万物自有缘法,女施主不必太过忧怖。”
谢卿卿也知道这些道理,可她却依旧解脱不得,只得谢过大师。
从永安寺回来以后,谢卿卿便常在书房中画画。温景慈走了,这里的一切都似乎还有他的影子在,与外界不相联系,她这才觉得心里静了些。
年关已至,府中事务有玫姨操持着,不必她多费心思。而温景慈的家书却比寻常晚了几日才到,信中话语简短,从不提及他在乾州做了什么,只问她的近况,谢卿卿却更为担忧,温景慈行事一向妥帖,此番怕是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他在乾州极为艰难。
可乾州何其遥远,她有些恨自己芊芊弱质,无法远行。孙平启倒是常让人送东西来,替温景慈照看着温府。
除夕夜,府中仆人围在一起守岁,谢卿卿却有些想不起从前的她是如何度过的,在宫中每一日都如履薄冰,除夕与旁的日子没有任何分别。而和父母兄长一起的日子也越来越遥远,此刻她在温府中,守着眼前的温暖,看着阿莼收到岁银的欢快,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年前还是腊九寒冬,年后几日却愈发暖了,倒是玫姨嘱咐了几句,“往年也有这般情形,只不过这暖日未能维持多久,便又开始倒春寒。夫人平日还是多穿些,您身子本就单薄,一冷一热,可莫染了风寒。”
可一直到了上元这日,天气还是异常的暖和,河里的冰已经消融,阿莼一直想在上元节这日出去玩乐,求了谢卿卿几日,她才松口答应了。
长街上热闹非常,谢卿卿穿行在人群里,阿莼对一切都觉得新奇,花灯猜谜的摊位前聚集了许多人,阿莼也凑了上去,谜面一出,她便迫不及待地揽下来,可她实在答不出,谢卿卿跟在她身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最后只得出面救场。
阿莼这一趟收获极多,口中还衔着一个冰糖葫芦,谢卿卿只着了一身杏色裙袍,雪肤花颜,素雅清淡,发间插着一支银质步摇,蝴蝶式样,是她从前与温景慈出门时在一个小摊上买来的,可这样的她走在人群里依旧让人投来不少目光。
只是谢卿卿的眼眸望着远处的画舫,她心念一动,携了阿莼过去,阿莼手中捧着河灯,谢卿卿一盏一盏点燃,放置在河里,看它们飘向远处。
上元节这晚的月亮似乎比往日还要圆,谢卿卿立在画舫上,看着隔岸亮起的烟火,耀眼绚丽,河中映出点点星光。阿莼欢快的声音越来越遥远,她仿佛能听得到耳边的风声,抱紧双臂取暖,正想转回画舫舱内,肩上却突然落下一件斗篷,残留着温热,谢卿卿回过头来,只见温景慈正含情脉脉地望着她,鬓发微乱,额间还挂着汗珠。
这大概是温景慈最失礼的模样,谢卿卿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人,“我又做梦了吗?”她说完便伸手在自己胳膊上掐了一记,直到微微的痛楚传来,她才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温景慈伸手将她抱在怀里,唇在她发间不住轻吻,在她耳边轻声道:“是我,我回来了。”
谢卿卿红了眼眶,远处的烟火照亮了夜空,岸上更有无数人观览,可她的眼里只有温景慈的身影,平日里的矜然皆抛在脑后,她仰首吻住温景慈的唇,手臂在他腰间越圈越紧,温景慈也是一样,低头回应着她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