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翻来覆去的都是那几句——
“出门在外别跟人打架。”
“天冷了,多穿点衣服。”
“和同学好好相处。”
没聊几句,便会在沉默中,结束这次谈话。
老妈总是说他三天憋不出个屁来。
其实他比任何人都要关心李想。
今天不止是劳动节,还是李想新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售之日。
他当然要早早的赶去了。
新华书店门前大排长龙,他赶忙停好车,来到队尾。
“奶奶,老师说了,除了试卷以外,还要买课外书的……”
“买什么买?你今年都初二了,等你上了高中再买。”刘翠芬将长的快有她高的孩子一把扯到身前,苦口婆心道:
“看课外书多耽误学习啊,小山,奶奶是为你好。”
老李:“诶?刘婶你也在啊?”
“诶,才进啊?我这不带着孩子来买试卷吗,你呢?”刘翠芬熟络的聊着天。
刘翠芬也不是外人,都是一条街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在老李还在被人叫小李的年代。
李想刚刚出生,两口子都忙于生计,平日里可没少麻烦她老人家帮忙带孩子。
“我?”老李挠头笑道:“这不是李想的新书又出版了吗,我来买一套回去。”
“新书?”在老一辈眼里,那学习成绩好的,能出书的,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李想去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登的《水调歌头》样刊寄到家,被刘翠芬知道后,还特地带着孩子来家里,沾沾喜气。
刘婶:“这孩子,还不快叫人?”
“李叔好。”小山有气无力的喊道。
不是他不想喊人,而是好不容易放假三天,奶奶却押赴他到刑场,各科卷子来一套,秋后没做完,等待他的岂不是秋后问斩?
可问题是老师除了试卷还建议买的课外书,奶奶是一本也不买啊!
这不纯纯扯淡吗?
“李想新出的书叫啥名字啊?”
“《明朝那些事儿》!”
“真是了不起,李想才多大啊,都成大文豪了!”
“您说笑了,他不管成什么样,小时候还不都是托您照顾着。”
队伍在缓缓往前挪动,两人也在慢慢闲聊间,往前走着。
足足一刻钟。
“先这样说哈,我先带孩子买试卷。”
“好嘞,好嘞,有空上我家来玩。”
老李挥了挥手,顺着海报的指引,挤进拥挤的人流中,费劲千辛万苦,跟往年春运坐绿皮火车似的,好不容易来到了摆放着《明朝那些事儿》的书架上。
定睛一看。
好家伙。
偌大的书架,《明朝那些事儿》已经不剩几套了。
好在老李凭借他多年春运坐火车的经验,手疾眼快抢到一套。